• 12
    2024-11
    【本站讯】2024年11月13日下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第八次学术沙龙顺利举办,沙龙主题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本次沙龙由中国海洋大学高玉霞博士主持,学院教师与硕博研究生踊跃参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界》主编孙三军教授致辞,祝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学术沙龙的召开。同时,孙教授对母校,对外国语学院尤其是翻译团队在任东升教授带领下开展的国家翻译实践研究表达了殷切期盼,并表示作为中国本土原创译学研究的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将能有所为,并将大有所为。博士生韩淑芹汇报题目为国家翻译实践之伦理探析,围绕“如何理解翻译伦理与译者伦理的差异”、“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对翻译伦理研究带来怎样的挑战”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国家翻译实践的翻译伦理如何拓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博士生周忠良以“国家翻译认同研究:回望与展望”为题,指出国内外研究内容和路向对比有深刻的向外性与向内性及政治文化动因。博士生焦琳汇报题目为“为国译”:初探,解读了“国家译”、“译国家”、“为国译”的研究侧重点,介绍了“为国译”的研究内容,指出应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国家翻译实践”概念体系服务。任东升教授、孙三军教授对上述研究
  • 11
    2024-11
    点击下载2024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国际论坛会议手册.pdf
  • 07
    2024-11
    讲座1: 2024年11月16日 08:15-09:15,外国语学院314Interactional Policies as Practices: Insights from Conversation AnalysisAbstract: While ‘policy’ is a familiar concept to social scientists who investigate contexts as diverse as medical visits, classrooms, and family dinnertime conversations, the focus in such research is often dedicated to what the interactional policy ‘is’ or ‘should be’ in a particular environment. In this talk, my aim is to illustrate that whata policy ‘i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howit
  • 30
    2024-10
    【本站讯】10月21日晚,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李昌珂应邀做客中国海洋大学人文讲堂,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聚焦德语作家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从文学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剖析这部作品所隐含的深刻的社会批判。李教授指出,小说中的“美国”并非单纯的故事背景,而是卡夫卡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对象。他通过描绘主人公卡尔在美国的漂泊经历,为欧洲人心中的“美国梦”祛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本质。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德语系副主任孙丽丽主持。报告厅座无虚席,师生们热情高涨,气氛十分热烈。讲座伊始,李教授表示,今年是卡夫卡逝世100周年,而《美国》是其生前未完成的三部手稿之一。虽然卡夫卡从未亲身踏足美国,但他对该国的社会状况颇为关注,并表示要创作美国题材的小说。这部作品最终由其挚友马克斯·布罗德整理出版。相较于《城堡》和《审判》这两部长篇小说,《美国》在国内的讨论相对较少,现有研究侧重于从作家的个人困境或西方文化隐喻进行解读。但李教授强调,还有一个更大的维度笼罩着这部小说——社会。他认为卡夫卡是一位“社会型”作家,其笔下的《美国》是一部聚焦美国社会的小说,着眼于社会结构与人际关
  • 30
    2024-10
    【本站讯】2024年10月24日下午,德语专业2003级校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程林教授受邀来学院作题为“当机器人遇上人文”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德语系王凯老师主持,外国语学院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50余人参加了讲座。 程林教授从自身研究出发,借助与机器人相关的文学、传说和影视案例,由浅入深、脉络清晰地讲解了机器人相关的语言概念、历史脉络、理论思考、文化与跨文化研究、性别与情感、科技伦理等方面内容,内容详实又引人入胜。讲座伊始,程林教授首先阐明了机器人与机器人人文的中西文概念,并回顾了古希腊时期、西方近现代、中国古代等中外历史时期中的机器人想象。之后,程教授系统讲解了与机器人相关的理论问题,启发师生对机器人三法则、“恐惑谷”、笛卡尔标准与图灵测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随后,程林教授还从跨文化、性别、情感和科技伦理等多角度出发,展现出机器人人文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互动交流环节,程林教授结合学生所提的问题,与师生共同探讨了文化机器人学、忒修斯之船悖论以及机器人养老等话题。程教授特别指出,科幻电影或小说或许不能精准预测未来,但却可以提供非常有启发的思想实验
  • 30
    2024-10
    【本站讯】2024年10月24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协办的“AI时代的外国文学”青年学者沙龙暨机器人AI人文工作坊第二期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成功举办。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发言并参加了讨论。本次沙龙就“AI时代的外国文学”这一议题,围绕外国文学研究中数字人文方法的应用、科幻文艺研究等多方面,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外国文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次沙龙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凯老师主持,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致辞。本次活动恰逢中国海洋大学百年校庆,陈院长在致辞中对各位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指出AI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的潜力和价值。随后,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晖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李锋教授、青岛大学外语学院老师王学博老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老师阎美萍老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程林教授依次发言,结合自身研究,分享自己在数字人文、科幻文艺等领域的研究心得,例如使用数学模型对文本进行计算,使用AI方
  • 30
    2024-09
    【本站讯】2024年9月26日下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第七次学术沙龙于外国语学院N315会议室顺利举办,沙龙主题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本次沙龙由中国海洋大学孙迎宾博士主持,学院教师、博士、硕士踊跃参与,并得到来自东南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延世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师生的线上支持,参会人员共计百余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耿强教授致辞,祝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学术沙龙的召开。高玉霞博士汇报题目为“基于语料库的中国社会主义翻译话语研究:主题挖掘、演进路径和生成机制(1942-2024)”,利用数字人文分析手段和工具勾勒20世纪40年代勾勒中国社会主义翻译话语的演进路径和生成机制。博士生周忠良以“新世纪以来译学话语‘中国性’构建:概念与方法”为题,探讨新世纪以来中国翻译话语的“中国性”构建特点与路径,从新视角解读译学话语的“中国性”特征。博士生张雨汇报题目为“马克思主义翻译话语的历史流变与国家性初探”,提出“马克思主义翻译话语”概念,并就马克思主义翻译话语在1898年-2024年的历史流变展开讨论,探讨其背后的国家性。孙迎宾博
  • 30
    2024-09
    【本站讯】2024年9月26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耿强教授受邀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N315会议室以“话语来自实践: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话语研究”为题进行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任东升教授主持,贺爱军、栾雪梅、周奕珺、高玉霞、孙迎宾等教师和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讲座。讲座伊始,耿强教授首先介绍了翻译话语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生于中国的第二次西学东渐,在大量的翻译实践基础上产生了丰富的翻译话语。对于八十年代中国翻译话语的整理和保存工作,其关注的重点是历史上的文献,而非正在发生的翻译现实,当时学术界讨论的重点也没有放在翻译实践之上,因此产生了一定的滞后性。此外,尽管其他学科领域对这一时期的研究较为深入,但迄今为止,这些研究并未能充分吸引翻译学界的关注。随后,耿强教授以话语分析为路径,结合元话语视角,考察了八十年代有代表性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等七大翻译丛书副文本所表达的翻译话语,对其话语内容和话语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丰富了与会师生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翻译话语的整体认识。讲座最后,与会师生针对翻译话语的研究路径与语料库建设问题向耿强教授咨询请教,耿强教授对师
  • 29
    2024-09
    【本站讯】2024年9月26日,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音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桦教授受邀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N314会议室作了题为“由听到说:输入型教学活动形式对语言输出的影响”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遥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教师和硕博研究生4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伊始,陈桦教授以“何为二语习得?”“何为外语和二语?”等启发式问题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当今大学外语教学的演变历程,强调应重点关注听力输入强化对口语输出能力培养的影响。她指出,听力输入是语言习得的第一步,而不同的输入型教学活动形式对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随后,陈桦教授详细阐述了三项创新性实验——词汇与篇章听写测试、配音实践和反馈式演讲,这些实验基于扎实的理论框架,结合具体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流程,展现出教学研究的系统性与科学性。陈教授指出,词汇与篇章听写测试旨在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篇章听写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口语水平;在配音实践中,学生通过模仿与重现语音语调,其韵律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而反馈式演讲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以及他们在实际交流中的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