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2024-10
  • 18
    2025-11
    【本站讯】第三届“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山东赛区多语种组获奖名单近日揭晓。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孙丽丽老师指导的四名德语专业本科生2022级贾窈、2023级王诗语、2023蔡润雨、2023任清怡,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出色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对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深刻理解,全部获得金奖。其中,贾窈、王诗语、蔡润雨三位同学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本届山东省赛德语组共设金奖5项、国赛晋级名额4个。学校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学子一举夺得其中4项金奖,并收获3个国赛晋级名额,充分彰显了学校德语专业显著的育人成效。“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是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标杆性赛事。大赛以“理解中国,沟通世界”为主题,引导选手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涵养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提升知识广度、思想深度,展现外语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多语种组省赛由定题演讲与综合试卷两部分组成,综合试卷内容涵盖阅读、汉外笔译与写作。本届大赛的德语组定题演讲题目为:Wie nimmt die chin
  • 17
    2025-11
    【本站讯】11月14日下午,学校特聘教授、国际会话分析领域权威学者、英国约克大学语言与语言科学系Paul Drew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行为、话轮设计和序列——以‘提供帮助’行为为例”的学术讲座。中国海洋大学会话分析研究团队于国栋教授主持讲座并向PaulDrew教授表示欢迎和感谢。讲座聚焦于“提供帮助(offer assistance)”这一社会行为在自然言谈互动中的三种执行手段,Paul Drew向我们展示了行为(action)、话轮设计(turn design)和序列(sequence)这三者在真实会话中的动态交互,生动呈现了会话分析研究的行为观和序列语境观,清晰阐释了社会行为的会话分析研究路径。Paul Drew强调了社会行为在会话分析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言谈互动中的语言并非被用来进行单纯进行信息交换,而是在执行行为(language delivers action)。随后,基于交际者执行该行为时的多种可选方式(话轮设计),他引出序列环境(interactional or sequential environment)在交际者选择特定方式来执行该行为时的关键作用,即交际者在
  • 14
    2025-11
  • 14
    2025-11
    【本站讯】2025年11月1日至11月2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2025年度全国语言服务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科技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会议以“数智赋能 文明互鉴”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湖南等全国17个省市的20余所高校及机构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语言服务在新时代的使命与创新路径。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任东升率团队成员高玉霞博士、博士生李佳悦、本科生严杰等一行四人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作为国家翻译研究团队带头人,任东升教授担任主旨报告三首位发言人,围绕《国家翻译研究智库建设:属性、效应与路径》展开论述。他基于国家翻译研究在国家知识体系中的战略定位与社会价值,深入分析智库化理念的形成与实施路径,提出实践构想与社会价值,为国家翻译研究智库的创建与功能拓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引。会上,高玉霞博士应邀担任论坛四主持人,并对汇报进行点评;本科生严杰作为发言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23修订版)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海洋环境保护法翻译中的国家缺位现象
  • 13
    2025-11
  • 13
    2025-11
  • 12
    2025-11
    【本站讯】2025年11月8日至9日,外国语学院2025级全体博士研究生赴山东荣成红色基地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11月8日上午,2025级博士研究生先后来到樱花湖畔与爱伦湾海洋牧场参观学习。在海洋牧场,大家近距离观察海参、扇贝等各类海洋生物的生态养殖环境,并通过图文介绍、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详细了解了我国海洋养殖技术的发展历程、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以及海洋强国战略在地方的生动实践。参观爱伦湾海洋牧场参观海洋生物养殖环境当日下午,2025级博士研究生们来到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认真学习“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同志的生平事迹与家国情怀。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郭永怀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爱国情怀,激励大家在学术道路上攻坚克难、追求卓越,更在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参观学习不仅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淬炼。郭永怀同志用一生践行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信念,他的事迹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博士研究生,需要有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相连的责任和担当。参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11月9日,2025级
  • 11
    2025-11
    【本站讯】2025年11月6-7日,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百川讲坛第553讲、第554讲、海大人文讲坛2025年第83讲在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宗锋教授、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苏蕊译审、西京学院知名翻译家罗宾•吉尔班克(Robin Gilbank)教授分别担任主讲。外国语学院任东升教授和贺爱军教授分别担任主持人。外国语学院师生50余人参加了系列学术活动。11月6日下午2:00-4:00翻译地理学系列讲座的第一场由胡宗锋主讲。他的讲座题目是“文学翻译中的“文明互鉴与文心相通””。他以当前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切入,简要梳理了现代陕西文学,具体包括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等陕西代表作家。胡宗锋认为,不论是文学还是文学翻译,都是“人”的学术,只要“人“存在,文学和文学翻译就一定存在,其中关键在于“心”的转换。译者需要以“识”来消除翻译的“不心”;中国文学不是包饺子、剪窗花、耍狮子,作家和翻译家需要用“心”进入文学的底层逻辑。接着,他用自己的诗歌翻译和陕西文学翻译案例,展示了不同国家文明在翻译中实现交流互鉴的具体表现。他通过引用《文心雕龙》和《礼记》中的箴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