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2024-10
  • 04
    2025-11
  • 03
    2025-11
    【本站讯】 10月31日,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杨雪燕教授受邀做客“中国海洋大学百川讲坛”,在外国语学院N511作题为“如何增强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主办,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主持,陈颖、吴圣爱、周奕珺、薛淑玮、李璐、彭玉乐、布占廷等老师,以及50多名本硕博学生共同参加讲座。杨雪燕教授首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念出发,指出语言不仅是表达意义的符号资源,更是教师在课堂语境中进行语义选择的结果。她强调,教师作为语言的使用者,具备主动选择语义和语言形式的权利,而增强课堂话语的互动性,关键在于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语言策略。随后,杨雪燕教授通过丰富的课堂话语实例,分析了教师在提问、指示、陈述等互动事件中,如何通过人称系统、语气结构、限定成分等人际意义资源,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她特别指出,教师在使用“人称主语”和“人际指向”时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与课堂氛围。例如,使用“你”“我”等人称代词能够拉近师生距离,而恰当使用情态动词如“would” “can”等,则能增强语言的协商性与互动性。在讲座的最后部分,杨雪
  • 31
    2025-10
    【本站讯】2025年10月30日,外国语学院迎来30余位退休教职工返校,以“情暖重阳话发展 薪火相传启新程”为主题开展座谈交流活动,共忆执教岁月、共话学科未来、共赏校园新貌。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教师代表及退休教职工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伊始,退休教职工们在学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学院文化墙。墙上定格的办学历史、学科成果、师生风采等画面,让老教师们不时驻足回望,回忆起曾在学院教书育人、深耕学科的难忘时光,感慨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变迁。座谈会环节暖意融融、欢声笑语不断。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首先致辞,对老教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他们长期以来为学院建设发展作出的贡献致以崇高敬意。学院院长于国栋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师资队伍等方面,详细汇报了学院近年事业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社会服务等领域的突破,他表示:“前辈们打下的坚实基础,是我们继续攀登高峰的底气。”座谈中,92 岁高龄的张春寿老师尤为引人注目。虽年逾九旬,张老师仍精神矍铄,他结合自身执教经历,分享了对外国语学院学科传承与育人初心的感悟,鼓励学院继续坚守外语教育本色,培养更
  • 28
    2025-10
    【本站讯】2025年10月24日,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肖开容教授应邀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N511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文化认知翻译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郎玥、吴圣爱、薛淑玮、周奕君、彭玉乐等学院教师与40多位感兴趣的学生参加。讲座伊始,肖开容以认知翻译学的发展脉络为切入点,清晰呈现了当前认知翻译研究方法多元、范式并存、跨学科深化的发展趋势。他指出当前认知翻译学主要聚焦翻译的通用认知过程和结果研究,对认知的文化独特性、文化差异性、文化翻译认知策略和接受效果关注不够。继而,他利用大量的例证,详细阐释了从认知到文化认知的理论演进,解读了计算认知与情景认知两大范式的核心内涵。最后,他以认知人类学理论为支撑,结合东西方文化认知差异实例,构建了文化认知翻译研究框架,明确四大研究目标及基于概念化工具的分析路径,为文化认知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讲座后的交流环节,多位师生就时间概念表达的跨文化差异、情绪词翻译策略等问题与肖开容展开深入讨论。最后,陈士法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鼓励师生们借鉴跨学科思维,将神经科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方法与翻译研究深度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翻译
  • 28
    2025-10
  • 20
    2025-10
    【本站讯】10月16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第584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教学区5102教室举行。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戴淑妮,团委书记高扬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学院辅导员刘珈彤主持,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 戴淑妮在讲话中指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核心环节,能够切实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觉悟,端正入党动机,从而从源头上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她对学员们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学习,兼顾个人学习与党组织教育考察,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加党组织学习和各类活动,自觉向党员同志看齐,提升政治素养;二是树立崇高追求,提升专业能力,兼顾好专业学习与党课学习,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结合外语专业优势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希望学员们通过此次培训,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党性观念、提升能力素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和考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高扬宣读了培训班学员名单及分组情况,刘珈彤宣读了开课计划及纪律要求,随后,2023级法语专业本科生吴佳晓作为学员代表发言。 开班仪式结束后,党委副书记戴淑妮以“努力成为一名合格共产
  • 19
    2025-10
    【本站讯】为搭建青年教师交流平台,分享教学科研经验,切实解决教师发展难题,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进而推动学院教学、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10月16日外国语学院召开了以“凝‘新’聚力,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青年教师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主持会议,院长于国栋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部分教授代表出席,全院近30名师资博士后教师参会。聘期考核达标的青年教师代表围绕教学科研领域分享经验,为在场教师带来满满 “干货”。英语系魏银霞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详解课题申报全流程技巧,从选题方向、材料准备到心态调整,倾囊分享;张慧老师聚焦课题与教学平衡难题,提出 “以教学反哺课题、以课题丰富教学” 的融合思路,为破解 “两难” 提供新方向;李海南老师坦诚交流论文发表瓶颈,如选题创新难、审稿意见回复等,并分享通过同行沟通、向资深教授请教攻克难题的经验;高玉霞老师分享国家翻译团队服务国家战略、与时代同频的成功探索,提及团队立足海大特色、开展交叉研究,实现科研能力跨越提升;彭玉乐老师建议在科研项目上多向前辈请教、多申报打磨,主动融入科研团队借团队力量走得更远。其他青年教师也纷纷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成绩、感
  • 19
    2025-10
    【本站讯】2025年10月17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百川讲坛第533讲暨翻译地理学创新研究团队第33次学术沙龙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成功举行。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研究所所长汪宝荣应邀作了题为“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模式:理论、方法与应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贺爱军教授主持。讲座后,三位团队成员作学术汇报。外国语学院师生5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汪宝荣教授首先对译介与传播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检视,回顾了译介与传播模式从初步探索到系统构建的过程。随后,他重点阐释了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模式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将当下学界流行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和场域理论进行整合与提炼,通过提炼两个理论中的关键和核心要素,作为译介与传播模式的理论基础,随后对这一模式的核心概念予以界定,进而提出这一模式在项目发起、翻译生产、译作传播三个过程中运作模式。在研究方法方面,他介绍了个案研究、民族志、宏中微三层次分析法。在实践层面,汪教授以白亚仁翻译、兰登书屋出版的余华小说《第七天》英译本为例,对“发起行动者网络”构建与运营机制进行应用分析。之后,汪宝荣检查了该模式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