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2025-03
    【本站讯】2025年3月26日下午,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庞秀成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题为“国家翻译实践的现象学思考”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由任东升教授主持。庞教授指出,国家翻译实践作为研究领域或分支学科,需要一种元理论支撑,这样在学科逻辑上才具有合理性、正当性。庞教授充实了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国家”概念,并从主体间性出发,对主体概念进行延伸,提出了国家主体间性。从现实来看,科技给各领域造成重大冲击,国家翻译实践也必将能为这种冲击提供智识思考。通过从现象学角度反思基本概念,启发了相关命题,扩大了问题域,使国家翻译实践学科体系更加严密。讲座最后,与会师生针对国家翻译实践、国家主体间性等问题向庞秀成教授请教,庞教授对师生问题做了详细解答。任东升教授对庞秀成教授的讲座作总结发言。本次讲座圆满结束。通讯员:张雨审定:任东升
  • 22
    2025-03
    【本站讯】2025年3月21日,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学术顾问聘任仪式在外语楼N217举行。我院聘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范大祺为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学术顾问,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向范院长颁发聘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颖教授主持仪式。聘任仪式后,范院长受邀主讲我校“人文讲坛”,讲座主题为“数智化时代培养高端翻译人才成为‘四者’”。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颖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任东升教授以及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近30人参加讲座。范院长首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这为翻译人才培养指明方向,然后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在国际传播数智化发展的新形势下,翻译人才应努力成为四类人才:一是新国际形势下更加自信的中国话语建构者;二是新技术条件下更有效率的中国形象塑造者;三是新舆论环境下更为主动的中国文化传播者;四是新时代背景下更善交流的中国主张宣介者。本次讲座为培养适应数智化时代需求、讲好中国故事的高端翻译人才培养
  • 21
    2025-03
    【本站讯】2025年3月20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在314虚拟现实实验室成功举办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口译认知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英国杜伦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终身教授郑冰寒主讲,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讲座。 郑教授回顾了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在语言服务领域,尤其是口译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他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客观而理性地探讨了“AI同传是真正的同传吗?”“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同传应用中的表现是否如传闻般高效?”等热点问题。他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在同声传译中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步,但在准确性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且AI同传与人工同传在本质上存在差异。这些观点引发了现场师生的深入思考。讲座过程中,郑冰寒教授还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口译行业,以及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口译认知研究等前沿话题,他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进一步审视并拓展现有的口译研究视野。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积极踊跃提问,郑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并与学院师生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口译实践与研究的未来发展展开了深入交流。此次讲座不仅使学院师生更全面地了解了口译认
  • 20
    2025-03
  • 05
    2025-03
    【本站讯】3月4日下午,学校特聘教授、国际会话分析领域权威学者、英国约克大学语言与语言科学系Paul Drew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会话分析在医患互动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讲座聚焦于如何应用会话分析研究方法开展医患互动研究。Paul Drew教授基于自己开展的几项具体研究证明了会话分析应用于医患互动研究的可实施性并展示了如何以行为(action)为出发点,通过分析话轮设计(turn design)和序列(sequence)来揭示医患互动规律。Paul Drew教授强调真正的会话分析应用研究不是在应用学科领域开展会话分析研究(doing research in applied areas),而是指通过使用会话分析去解决不同领域内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使其变得更好(doing applied research to make it better )。接着Paul Drew教授通过引用一位神经学家对会话分析的理解,从医学专家的视角侧面证明了会话分析对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及贡献。随后,Paul Drew教授引用自己参与的几项研究展示了通过医患互动会话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案例。通过观察具
  • 28
    2025-02
    【本站讯】2025年2月27日下午,我国著名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小说研究》主编、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应邀做客海大百川讲坛,并同我院广大师生进行学术交流。讲座由李锋教授主持,来自我院各个语种的文学、翻译等方向的老师以及研究生同学到场参加。朱振武教授以“文学翻译教与学课堂实例剖析”为题,以其多年的翻译教学经验为出发点,分享了他对于翻译课程以及学生教育的看法。讲座开场,朱老师便指出:如今翻译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文化素养,亟需通过广泛阅读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随后,朱老师结合大量实例,尤其是以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雪夜林边驻足》的不同版本译文为例,分享了自己的翻译教学心得。朱老师广博的知识面和生动幽默的语言使得整场讲座气氛十分热烈。最后在问答环节中,朱老师耐心解答了听众提出的有关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的问题和疑惑,并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不仅让提问者收获颇丰,也给其他听众以有益启发。讲座之后,朱老师又同我院翻译、文学等方向的部分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讯员:张德昂审定:李锋
  • 26
    2025-02
    【本站讯】2月24日至25日,中国海洋大学会话分析研究团队成功举办“多模态会话分析学术工作坊”。本次活动特邀国际会话分析领域权威学者、英国约克大学语言与语言科学系Paul Drew教授与国际会话分析知名青年学者、英国约克大学语言与语言科学系Kobin H. Kendrick副教授联袂主讲,吸引了40余名师生参加。首日课程聚焦多模态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Kendrick上午的课程以模块化教学展开,系统阐释了多模态研究的核心框架。他首先通过视频语料分析了多模态交互的三大要素,即指示表达(indexical expressions)、具身行动(embodied actions)与时序协同(temporal coordination);继而对比、评述传统语言学四组经典概念(语言/言语、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语言/副语言、言语/非言语交际)的理论局限,论证多模态研究范式的科学价值;最后结合实证案例,深入剖析多模态研究的定义体系、互动资源整合及社会行为分析方法。在肢体语言(gesture)专题环节,他完整梳理了肢体语言的界定标准、发展阶段与构成要素。下午的课程侧重实践能力培养。Kendrick通过wo
  • 15
    2025-01
  • 12
    2025-01
    【本站讯】2025年1月9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杨金才教授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同我院广大师生进行学术交流,讲座由李锋教授主持。杨金才教授以“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为题,探讨如何真正立足新时代中国现实语境,辩证、客观地看待外国文学创作与批评理论。杨金才教授认为,采用异文化关照方法切入外国文学批评实践,对西方的观念、思想和文论进行科学的“中国化”阐释,才能致力于我们中国的外国文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研究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本场学术讲座内容丰富、格局高远,具有学术创新的前瞻性,亦体现出相当程度的中国视野与情怀,与会的学院老师与研究生同学均感到收获颇丰。通讯员:袁荃审定: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