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
    2020-12
    【本站讯】2020年12月3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2020年全国外语学科发展大家谈”第27讲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顺利举办。南京大学柯平教授以“翻译研究:立足本原,融通内外,方可行稳致远”为题,与学校师生展开深入浅出地分享,交流学术观点。参与线上会议讲座的有外国语学院任东升副院长、英语系主任贺爱军教授、国际处翻译室主任徐德荣教授,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硕博研究生以及校外的学者、同行、朋友。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徐德荣教授主持。柯平教授首先介绍了新中国翻译研究与翻译学科建设的三个历史时期。中国的翻译研究在不断接轨国际也在强调中国特色,翻译研究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翻译学科体系的建构。讲座从研究出发点,理论建构,研究风格,和论说逻辑的四个问题出发,深入分析了翻译研究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柯平教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翻译研究出发点应紧盯重要问题还是紧随最新风向?”通过研究不同时期翻译的转向问题,翻译研究近年来热衷转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研究者缺少立足本原,弄清自己工作领域中所有重要问题的能力;二是对“创新”要求理解的偏差。因此提出翻译研究应从最重要的问题开始,翻译研究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所
  • 30
    2020-11
    【本站讯】11月28日上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人文讲坛暨“2020年外语学科发展大家谈”第25讲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顺利举办。浙江大学李媛教授做了题为“怎么跟德国人打交道”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王京平教授主持,吸引了近300名全国高校师生参与。讲座分为四部分——“沟通模式”,“交际四方形”,“刻板印象”以及“文化异同”。首先,李媛教授点明了跨文化学习与研究在如今的文化全球化视角下的意义。沟通是由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以及言语外交际构成,三者在沟通的中所占比重实际与我们的常识有些出入。其次,李媛教授提到了著名的交际四方形模型,通过举例解释该模型并指出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在该部分,李媛教授还引用了语言学模块下Bühler教授提出的语言工具模型。关于刻板印象一词,即“Stereotype”,李媛教授与同事范教授更倾向于用“模式固见”来翻译,通过解构“模式固见”,认识其积极和消极作用,这启发我们要动态审视文化差异,并“撼动”模式固见。关于最后的文化异同,李媛教授列举了“冰山模式”和“洋葱模式”来解释跨文化沟通的语境。最后,李媛教授特别讲授了Hofstede提出的“文化
  • 27
    2020-11
    11月2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导师与科研工作暨翻译硕士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专题会议在学院N217会议室召开。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处长金天宇,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庞中英教授,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学院全体研究生导师、青年博士参加本次会议。会议共分为两个议程,分别围绕“研究生导师与科研”、“翻译硕士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主题展开研讨。第一个议程由杨连瑞、任东升主持。金天宇发表讲话并指出,导师的职责主要有塑造人格、传授知识、创造知识三个方面,导师应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和思政的关系,要面向行业、社会需求做科研;要用科研手段解决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培育学生科研思维;要重视课程思政,身体力行地培育时代新人。任东升作“研究生导师跨语种团队协作与个体化平台建设”主题发言。他简要介绍了学院导师队伍和五年来的科研成绩,从科研范围、学术研究、专家团队等方面介绍了学院现有的跨语种团队合作模式。任东升以沙博理研究中心为例引导导师重视个性化平台建设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随后李景娜副教授结合自身学习和科研经历,与在座老师分享个人经验与体会。第二个议程由贺爱军、任东升主持。赵德玉、任东升、贺爱军三位教授分别作“翻译硕士
  • 27
    2020-11
    【本站讯】2020年11月26日上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人文讲坛2020年第57讲暨“2020年全国外语学科发展大家谈”第24讲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顺利举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保红教授以“文学翻译的学思用”为题,交流学术观点。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讲座开始,张保红教授谈及新文科背景下文学翻译学还是不学的问题,指出文学翻译仍然有待深入研究。之后,张教授基于其文学翻译教学与实践,通过若干实例探讨了文学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他认为文学翻译要做到听、看、想的结合,要听声音节奏,看形式结构,想意义、意味、意蕴和意境。在文本层面上,要关注文学的话语层、形象层和意蕴层。他指出非文学翻译注重话语层的再现,而文学翻译则要关注到三个层次,逐层推进,做到“立体”意义的建构。随后,张教授指出文学翻译的审美意识与追求的重要性,并通过古典诗词和英诗的诸多案例,提出逐步提高文学翻译的方法:(1)逐步提高审美修养;(2)从实践中来到研究中去;(3)从研究中来到实践中去。基于自身的诗词英译实践与研究,他提出了画法与译法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张教授总结道,翻译应向艺术借鉴概念、技巧、原理来
  • 26
    2020-11
    【本站讯】2020年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吕耀东教授应邀在腾讯会议平台为海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后安倍时期的日本外交变数及中日关系》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姜春洁老师主持,外国语学院及校内外师生共130余人积极参与。9月16日菅义伟接任安倍晋三就任日本首相。在菅义伟内阁的领导下,日本的外交走向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日本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日美同盟?新内阁的一系列举措又会对中日关系产生那些影响?围绕上述问题,吕耀东老师为与会师生们作了详细介绍。讲座伊始,吕耀东老师就安倍外交理念对菅义伟内阁的影响进行了说明,并表示新内阁在人事安排方面和外交政策方面继承了安倍内阁的路线与方针。随后,吕老师详细分析了菅义伟内阁的外交决策能力及取向,认为菅义伟内阁将有别于安倍的“官邸外交”。此外,在深化日美同盟及印太构想战略中,菅义伟内阁也将力求构建新的体制机制,谋求进一步提升日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中日关系方面,吕老师指出两国将聚焦于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和新冠疫情应对等领域,涉及到“第三方市场合作”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日本的对华政策将不会出现大幅变化,而中国结合两国关系也在
  • 24
    2020-11
    【本站讯】11月22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 “2020年外语学科发展大家坛”第22讲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顺利举办。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做了题为“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的接口研究”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吴亚欣教授主持,吸引了近400余名全国高校师生参与。陈新仁教授首先介绍了本研究思路的开成背景,接下来回顾了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学科界定,并通过展示经典社会语言学著作中的研究课题来追溯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性。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都关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然而二者有不同的学术渊源、学科目标、主要议题、研究方法等。一些学者试图将二者合而为一,另一些学者则试图厘清二者的界限。陈新仁教授不太认同上述两种带有极端色彩的做法,而是认为二者既有核心分工又有界面交叉。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的接口研究即是这种交叉性的研究。基于现有相关研究和学科性思考,陈新仁教授尝试勾画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的接口研究的总体目标,呈现相关接口研究的重要议题,并就如何开展相关接口研究做一些初步的讨论,旨在进一步梳理两大学科的关联与区别,同时吸引更多的学者开展二者的接口研究。讲座结束后陈新仁教授还就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做了详
  • 23
    2020-11
    【本站讯】2020年11月21日下午,姜宝有教授在腾讯会议平台做了题为“文化认知视角下的韩国语习得研究”的学术讲座。姜宝有教授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韩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韩国(朝鲜)语教育研究学会会长,中国朝鲜语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朝鲜与规范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非通用语种类教学编委。出版了《十五世纪韩国语定中偏正结构研究》、《韩国语教育研究新视野》、《韩国语通论》、《初级韩国语(上册、下册)》(主编)、《新编韩中词典》(副主编)等著作。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李海英教授主持,学院朝鲜语系本科生、硕士生及兄弟院校多名师生等90余人参加。讲座开始之前,李海英教授介绍了姜宝有教授丰硕的学术成果,并对姜宝有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姜教授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文化认知视角下的韩国语习得研究”,拟通过梳理和分析投射于语言构造上的文化认知,探索韩国语习得方法。讲座内容分为四大部分:思维方式与认知方式及其文化认知;文化认知与韩国语语音结构;文化认知与韩国语词汇结构;文化认知与韩国语句法结构。讲座伊始,姜教授指出,语言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表现形式,
  • 20
    2020-11
    【本站讯】为提升翻译学学术论文写作质量,提高投稿命中率和论文发表层次,学院翻译学团队于2020年11月18日上午在外语楼N208举行翻译学术论文写作与修改学术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中国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韩淑琴副院长,我院法语、德语、朝鲜语、西班牙语青年教师,翻译方向博士生,翻译方向硕士生等19人出席。会上,翻译学方向博士生高玉霞就自己撰写《梁启超论译书中的国家翻译实践思想》的选题过程、写作思路和修改心得做汇报交流。她强调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理论高度,进行文本细读和文本交叉阅读,进而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做出科学合理、符合逻辑的阐释。她提出研究生应具备文献搜集、文献解读分析、技术运用和理论建构四种基本科研能力。任东升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与会人员就学术论文写作、修改、发表进行热烈的讨论。通讯员:张娇
  • 20
    2020-11
    【本站讯】11月18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韩友好协会、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韩中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中韩大学生演讲大赛决赛成功举行。中韩大学生演讲大赛旨在提升朝鲜语专业学生的韩语水平,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中韩演讲赛事之一,每年都会吸引各大高校的优秀学子参与。经过第一轮的各省级赛区预赛,共15位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最佳风采奖1名。我院2017级朝鲜语专业苏思洋同学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荣获全国二等奖,与第一名仅有3分之差。此次大赛一等奖由北京大学朝鲜语系获得。由于疫情原因,此次比赛采取线上直播模式进行,选手通过zoom直播网络连线,评委集中评审。视频连线比赛由看图说话和才艺展示两部分构成,现场公布图画,选手根据内容自由演讲,这对选手的应变能力和韩语运用熟练度有极高要求,同时检验了选手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此次自由演讲的题目主要聚焦在绿色环保及东亚传统美德,我院苏思洋同学采用巧妙的角度切入问题,并结合当今社会热点细致论述、扩展延伸。才艺展示部分主要有歌曲演唱、诗歌朗诵、电视剧或电影片段配音三个部分,15位选手的表演精彩纷呈,极好地展示出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