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张清芳教授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梁泰铭发布时间:2025-09-19浏览次数:10


【本站讯】2025年9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张清芳教授应邀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511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语言产生过程老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的学术讲座,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讲座,60余名师生到场参加。

张清芳系统介绍了认知老化的行为表现及其内在机制。她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出发,通过对比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大脑结构差异,指出老年人在大脑两半球功能对称性方面呈现减弱趋势,并深入阐释了“补偿说”“去分化说”和“网络观”等理论对这一现象的解释。随后,她引入“语言加工不对称老化”的概念,指出语言产生能力的老化早于语言理解,并进一步解析了心理词典的年老化模式,强调老年人心理词典中节点更多、路径更短、核心点更密集等特征。

在此基础上,张清芳重点分享了她带领团队取得的三项研究成果。第一项成果通过比较青年人与老年人在一般认知能力、语言理解与语言产生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了影响认知能力老化的因素,揭示了一般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共同影响语言老化的机制。第二项成果聚焦口语词汇产生中的“舌尖效应”及其年老化机制,运用图片命名和启动范式记录舌尖效应的发生与解决情况。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词汇提取困难主要体现在音韵层次,该结果支持了“传输不足假说”与“激活不充分假说”。第三项成果借助句法启动范式与EEG技术,探索句子口语产生老化的认知与神经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句子产生过程的老化不仅体现在句法结构层面,也反映在词汇激活层面,具体表现为信息与句法结构之间的联结减弱、句法结构与动词间联结下降,以及词汇激活强度降低。最后,张清芳教授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陈士法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张清芳教授团队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对语言老化的理解,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语言康复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场讲座深化了师生对认知老化与语言机制的认识,也激发了大家对相关研究的浓厚兴趣。


通讯员:侯仁惠、袁畅

审核:陈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