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0月31日,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杨雪燕教授受邀做客“中国海洋大学百川讲坛”,在外国语学院N511作题为“如何增强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陈颖、吴圣爱、周奕珺、薛淑玮、李璐、彭玉乐、布占廷以及学院本硕博学生50余人共同参加讲座。

杨雪燕首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念出发,指出语言不仅是表达意义的符号资源,更是教师在课堂语境中进行语义选择的结果。她强调,教师作为语言的使用者,具备主动选择语义和语言形式的权利,而增强课堂话语的互动性,关键在于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语言策略。
随后,杨雪燕通过丰富的课堂话语实例,分析了教师在提问、指示、陈述等互动事件中,如何通过人称系统、语气结构、限定成分等人际意义资源,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她特别指出,教师在使用“人称主语”和“人际指向”时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与课堂氛围。例如,使用“你”“我”等人称代词能够拉近师生距离,而恰当使用情态动词如“would” “can”等,则能增强语言的协商性与互动性。
讲座的最后部分,杨雪授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基于主题分析(thematic analysis)的实证研究路径,展示了如何从课堂语料中提取有意义的语义模式,进而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操作指导。
互动环节中,现场气氛热烈,交流深入。 多位师生就“教师反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互动性的量化策略”以及“课堂情景中‘提问-回答-追问-再回答’结构的分析”等问题踊跃提问。杨雪燕结合自身研究与观察,逐一进行了细致且富有启发性的解答。
陈士法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首先感谢杨雪燕教授为海大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见解。他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不仅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获得了具体可行的课堂语言策略,对提升教学互动性与语言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启发。
通讯员:刘奕君
审定:陈士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