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2023-05
    【本站讯】2023年5月12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2-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我院王遥教授申报的《魏晋玄学史》获批立项。《魏晋玄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梳理了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佛玄合流等主题,对玄学作了解释学意义上的研究。从政治学、哲学角度介绍了玄学产生的原因、影响及重要人物和主题,展现出魏晋南北朝这一思想争鸣期各种哲学思潮的迷人光彩。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主要资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旨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学校、文科处和学院每年积极组织教师申报,我院已连续第4年获批立项,截止目前共获批9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具体立项名单如下:通讯员:杜东升
  • 17
    2023-04
    【本站讯】2023年4月14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云山杰出学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晨教授作了题为“二语句子产出从概念生成到结构构成的过程研究”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教授主持。本场讲座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召开,吸引参会师生百余人。本次讲座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赵晨教授介绍了二语句子产出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研究问题。赵晨教授指出言语产出包括概念生成、语法构成和发音三个阶段,且三个阶段是递增的,即说话者不必等一个阶段的所有信息都计划好了再计划下一阶段的信息,而是在计划好一个单元的信息后就向下传递,同时上一阶段继续计划新信息。目前二语句子产出领域主要聚焦以下研究问题:二语学习者的言语计划如何生成?生成后的言语计划如何投射到语言进行语法编码?语法编码如何递增?递增的单元到底有多大?在讲座第二部分,赵晨教授详细介绍了基于上述研究问题展开的三项实证研究。研究一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产出英语句子过程中概念结构与句法结构的互动关系。实验主要考察句法结
  • 03
    2023-04
    【本站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近日公布了3月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情况,外国语学院任东升教授主持的项目“国家翻译实践史书写研究”(编号:18BYY019)获评“优秀”,在2018年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项目《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家”研究》(编号:12BYY018)结项等级上(“良好”)又进一步。项目聚焦国家翻译历史,围绕“国家翻译实践”概念,开发出自成一体的概念集、话语群、范畴库、命题域,经由“概念化→理论化→学科化”发展路径,推动建构“国家翻译学”超学科研究。任东升教授注重学术团队建设,依托项目带领、指导博士生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高玉霞博士在《外国语》(CSSCI,海大B级),The Translator(SSCI,海大C级),《中国翻译》(CSSCI,海大C级)等重要期刊发表一作论文10余篇,博士生周忠良在CSSCI、海大D级期刊《上海翻译》《当代外语研究》《外语研究》上发表独著/一作论文3篇,博士生韩淑芹在CSSCI、海大D级刊物《上海翻译》《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上录用论文2篇。项目催生的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译论家方梦之(2021)视之为近10年中国本
  • 14
    2022-12
    【本站讯】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2022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结果,我院英语系薛淑玮博士获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薛淑玮博士毕业于德国精英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师从神经认知诗学模型创始人雅各布教授。她首次将语言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传统诗歌研究,为文学研究建立了新范式。这是我院首次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我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突破。学院将进一步依托语言与脑科学实验平台,不断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使科研人员专注于科学研究,产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科研成果。通讯员:杜东升
  • 28
    2022-11
    【本站讯】2022年11月16日至27日,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系列讲座顺利举办。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四川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宋协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丽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建国、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科芳教授、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德文版主编、一级翻译任斌担任主讲。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杨连瑞院长、任东升副院长、修德健教授、李光在教授、贺爱军教授、齐冬冬博士分别担任讲座主持人,参加讲座人数累计近2000人次。黄友义围绕“三进”与翻译人才培养展开阐述,指出“三进”意味着外语和翻译教育的转型,而翻译专业教育要回应国家需求。他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译审经验,教导学生既要准确理解中国国情,又要考虑译语表达习惯,从而提高对外传播效果。宋协毅教授就如何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翻译人才展开分享,他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口译实践经验以及大量案例,针对如何提高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突出强调了知识的储备对翻译实践的重要性。李丽秋教授围绕中国时政文本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共享了时政文本韩译的策略与技巧。她具体从时政文
  • 25
    2022-11
    【本站讯】11月23日下午,学院举办了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会。任东升副院长主持,杨连瑞院长做动员讲话。滕梅教授、金浩副教授、吴圣爱副教授先后就自己主持申报的前期准备、填写申报表细节、翻译实践推进遇到的问题等,与二十多位教师进行了充分交流。学院一直将学术研究、教学改革、学术外译作为提升教师政治思想水平和促进学科发展、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抓手,营造和谐向上的科研氛围和互帮互学的职业成长环境,近年来取得喜人成绩。通讯员:杜东升
  • 10
    2022-11
    【本站讯】2022年11月5日上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系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小飞教授做了题为 “Effects of proficiency, L1 background, and topic on the syntactic complexity of EFL learners’ spoken production” 的线上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教授主持。讲座采用ZOOM会议平台,并在bilibili视频平台同步直播,共吸引国内外参会者500余名。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陆教授介绍了句法复杂度的研究背景。陆教授简单回顾了句法复杂度相关概念和句法复杂度的自动化分析工具。然后,通过回顾不同学者的相关研究,陆教授细致梳理了学习者因素(如二语水平、一语背景)以及任务变量和话题对二语句法复杂度的影响。同时,陆教授探讨了二语口语产出句法复杂度与二语写作句法复杂度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二语口语产出句法复杂度相关研究的稀缺与不足的现状引出本次讲座所聚焦的研究。在讲座第二部分,陆小飞教授
  • 07
    2022-10
    【本站讯】2022年9月30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课题名单。我院英语系教师魏银霞通过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项目(202013008)、博士后第68批面上资助项目(2020M682235),在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多篇相关研究论文,本年度申报《结果事件的语言编码和语义糅合的类型研究》,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年来,在学校与文科处的帮助支持下,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高水平项目申报组织工作,通过内部反复研讨、论证,邀请学科内权威专家进行针对性指导,充分调动了学院教师的科研积极性。2022年成功获批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一项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协调机制”课题以及多项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极大促进了学院科研发展。立项信息如下: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所在学科项目名称项目类别项目主持人语言学结果事件的语言编码和语义糅合的类型研究国家社科青年项目魏银霞 通信员:杜东升
  • 19
    2022-09
    【本站讯】9月17日-18日,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三届自俭译学研究生论坛在线上顺利举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开幕式,校研究生院刘海波主任致欢迎辞,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杨平书记致开幕辞,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道平宣布获奖名单。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文明互鉴时代的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发表真知灼见。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杨平书记强调,学术研究应回应国家现实需求,加强中国特色翻译学理论建构。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先生认为,国家翻译实践概念的产生发展是基于中国国际传播的现实需求,新时代国家间的文明互鉴需要国家翻译的在场。《上海翻译》主编、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傅敬民教授指出当前我国翻译家研究的现实问题,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外文局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范大祺主任认为应从话语建构、话语转换和话语传播三个维度提升国家对外话语能力与国家翻译能力。中国海洋大学任东升教授通过回顾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发展历程、学术影响力,阐明构建国家翻译学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逻辑合理性。外文局传播中心孙敬鑫主任提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要以国家翻译为依托,秉持交流互鉴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