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2020-07
    (点击此处观看 普通版视频)(点击此处观看 高清版视频)
  • 30
    2024-09
    【本站讯】2024年9月26日下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第七次学术沙龙于外国语学院N315会议室顺利举办,沙龙主题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本次沙龙由中国海洋大学孙迎宾博士主持,学院教师、博士、硕士踊跃参与,并得到来自东南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延世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师生的线上支持,参会人员共计百余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耿强教授致辞,祝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学术沙龙的召开。高玉霞博士汇报题目为“基于语料库的中国社会主义翻译话语研究:主题挖掘、演进路径和生成机制(1942-2024)”,利用数字人文分析手段和工具勾勒20世纪40年代勾勒中国社会主义翻译话语的演进路径和生成机制。博士生周忠良以“新世纪以来译学话语‘中国性’构建:概念与方法”为题,探讨新世纪以来中国翻译话语的“中国性”构建特点与路径,从新视角解读译学话语的“中国性”特征。博士生张雨汇报题目为“马克思主义翻译话语的历史流变与国家性初探”,提出“马克思主义翻译话语”概念,并就马克思主义翻译话语在1898年-2024年的历史流变展开讨论,探讨其背后的国家性。孙迎宾博
  • 30
    2024-09
    【本站讯】2024年9月26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耿强教授受邀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N315会议室以“话语来自实践: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话语研究”为题进行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任东升教授主持,贺爱军、栾雪梅、周奕珺、高玉霞、孙迎宾等教师和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讲座。讲座伊始,耿强教授首先介绍了翻译话语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生于中国的第二次西学东渐,在大量的翻译实践基础上产生了丰富的翻译话语。对于八十年代中国翻译话语的整理和保存工作,其关注的重点是历史上的文献,而非正在发生的翻译现实,当时学术界讨论的重点也没有放在翻译实践之上,因此产生了一定的滞后性。此外,尽管其他学科领域对这一时期的研究较为深入,但迄今为止,这些研究并未能充分吸引翻译学界的关注。随后,耿强教授以话语分析为路径,结合元话语视角,考察了八十年代有代表性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等七大翻译丛书副文本所表达的翻译话语,对其话语内容和话语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丰富了与会师生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翻译话语的整体认识。讲座最后,与会师生针对翻译话语的研究路径与语料库建设问题向耿强教授咨询请教,耿强教授对师
  • 30
    2024-09
    【本站讯】近日,2024年青岛高校德语演讲比赛圆满落下帷幕。外国语学院学生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由孙丽丽老师和外教Gunnar Klatt博士共同指导的德语系2022级本科生贾窈和2021级本科生何林糠分别荣获一等奖(唯一)和二等奖(唯二)。本次比赛由山东省中德高校合作中心与青岛大学联合主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德语讲好中国故事,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践行者和传播者。比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轮比赛以《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Die historische Mission der heutigen chinesischen Studenten)为题进行定题演讲,第二轮比赛为即兴演讲。在第一轮比赛中,贾窈同学以一百多年前爆发于青岛的五四运动开题,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赈灾过程中大学生们的英勇行为和自己暑假赴德文化交流的实际经历,将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娓娓道来;何林糠同学则以宏观视角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在时代巨变下的不同担当,其清晰流畅的表达和慷慨激昂的陈词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在第二轮比赛中,贾窈同学和何林糠同学分别就自己所抽到的题目进
  • 29
    2024-09
    【本站讯】2024年9月26日,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音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桦教授受邀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N314会议室作了题为“由听到说:输入型教学活动形式对语言输出的影响”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遥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教师和硕博研究生4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伊始,陈桦教授以“何为二语习得?”“何为外语和二语?”等启发式问题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当今大学外语教学的演变历程,强调应重点关注听力输入强化对口语输出能力培养的影响。她指出,听力输入是语言习得的第一步,而不同的输入型教学活动形式对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随后,陈桦教授详细阐述了三项创新性实验——词汇与篇章听写测试、配音实践和反馈式演讲,这些实验基于扎实的理论框架,结合具体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流程,展现出教学研究的系统性与科学性。陈教授指出,词汇与篇章听写测试旨在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篇章听写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口语水平;在配音实践中,学生通过模仿与重现语音语调,其韵律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而反馈式演讲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以及他们在实际交流中的流利
  • 27
    2024-09
    【本站讯】2024年9月24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党争胜教授应邀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了题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贺爱军教授主持,任东升、高玉霞、孙迎宾、尚延延等老师和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讲座。讲座伊始,党争胜教授将翻译事业置于国家发展大局之中,深刻阐述翻译活动在国家翻译能力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党教授指出,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正当其时,翻译教育大有可为,翻译工作不可替代。随后,党教授细致入微地分析了高级翻译人才应具备的八项基本素养——思想政治素养、译语语文素养、翻译理论素养、翻译技术素养、责任伦理素养、语言艺术鉴赏素养、语文写作素养、人文精神素养。在此基础上,党教授通过理论阐释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深入探讨了翻译背后的政治意识形态与文化传播逻辑,还从实践层面出发,对比展示了计算机辅助翻译与人工翻译的优势与互补,为在场师生打开了一扇洞察翻译活动领域的窗口。讲座尾声,贺爱军教授作总结发言,表达了对党争胜教授的诚挚感谢。在随后的互动环节里,党教授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各类问题,其学术见解和务实的指导建议赢得现场阵阵掌声。通讯员
  • 26
    2024-09
    【本站讯】2024年9月26日,中国海洋大学百川讲坛——“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和方法选择”学术讲座在6309教室成功举行。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由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刘云虹教授主讲,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徐德荣教授主持。在本次讲座中,刘云虹教授聚焦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和翻译方法的选择,从翻译之“生”与翻译之“成”两个阶段对文学译介领域内翻译方法与翻译生成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首先,刘云虹教授指出翻译研究的出发点在于“认识翻译”,并以当下翻译领域的新变化为例详细阐释了要想对于翻译进行重新定位和定义,关键在于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与把握。其次,刘云虹教授从三个方面讲述了翻译生成性的表征,即翻译的生成性关乎译本生命从诞生、延续到发展的整个历程,包括原作新生命的诞生、文本意义的理解与生成、译本生命的传承与翻译的成长。她指出,经由阅读,译本意义阐释的可能性不断扩大,译本的价值与影响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不断得到拓展,译本也会因而获得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持久生命力。最后,刘教授还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案例提出了翻译方法在动态、复杂的翻译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并从翻译之“
  • 25
    2024-09
    【本站讯】9月2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院长于国栋,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戴淑妮一行赴中国石化海外投资控股公司开展走访调研和访企拓岗活动。1987级英语专业校友、中国石化海外投资控股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张杰热情接待了一行人并进行座谈交流。 会上,双方就人才培养、就业机会、校企合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于国栋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发展沿革、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等情况,重点围绕新形势下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进行了交流。许玲玲对学院就业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表示学院期待与中国石化海外投资控股公司在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拓展就业市场等方面寻找更多契合点,增强互联互动,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寻求深层次的共赢发展。张杰校友介绍了中国石化海外投资控股公司的发展历程、运营情况、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等情况。他表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主动走出国门,积极参与行业竞争合作,不断拓展境外业务,为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努力和贡献,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走在前、作表率。值此母校百年校庆之际,张杰表示愿为母校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在更多领域与母校开展合作,助力母校一流大学建设。学院
  • 25
    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