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2025-01
  • 12
    2025-01
    【本站讯】2025年1月9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杨金才教授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同我院广大师生进行学术交流,讲座由李锋教授主持。杨金才教授以“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为题,探讨如何真正立足新时代中国现实语境,辩证、客观地看待外国文学创作与批评理论。杨金才教授认为,采用异文化关照方法切入外国文学批评实践,对西方的观念、思想和文论进行科学的“中国化”阐释,才能致力于我们中国的外国文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研究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本场学术讲座内容丰富、格局高远,具有学术创新的前瞻性,亦体现出相当程度的中国视野与情怀,与会的学院老师与研究生同学均感到收获颇丰。通讯员:袁荃审定:李锋
  • 12
    2025-01
    【本站讯】2025年1月9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并同我院广大师生进行学术交流,讲座由李锋教授主持。罗良功教授以“现当代英语诗歌语言的物质化”为题,探讨了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如何对语言的可能性进行极限探索,尤其是语言实践对现当代诗歌语言的物质化。罗良功教授通过对现当代英语诗歌语言物质化的形式的梳理和讲解,剖析其美学观念和语言观念,并在现当代英美社会语境中考察其文化意义以及对诗歌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本场学术讲座在丰富的内容中呈现出深邃的学术研究思想,具有学术创新的前瞻性,与会的学院老师与研究生同学深感收获颇丰。通讯员:袁荃审定:李锋
  • 12
    2025-01
    【本站讯】2024年12月13日下午,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跨文化书写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冯智强教授到访中国海洋大学,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为外院师生带来学术讲座:“翻译研究、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纵横谈”。讲座由徐德荣教授主持,贺爱军教授等学院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冯智强教授以林语堂研究为主线,结合个人治学以及学术研究的经验体悟,对翻译研究、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的几方面展开了深刻讨论。首先,冯智强教授基于其近年来将林语堂典范作品运用于日常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的诸多环节,阐明其主要思路,即通过“多元合一”达到“共生共长”。此处“多元合一”即为通过翻译教学场域打造“教学-科研-实践”共同体,从而实现教、研、译聚焦的资源一体、实践主体同步、实践空间同一。冯智强教授援引著作《探究的场所》论证教学与科研的紧密关系,强调课堂学习对于师生进步的重要性。进而,冯智强教授以林语堂研究一体化模式的实操进阶为例证,对翻译研究与论文写作展开实践层面的讨论。这包括文本使用进阶,即文献进阶、赏析进阶、批评进阶。其中冯智强教授尤其强调了文献之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特别是极
  • 31
    2024-12
    【本站讯】12月18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帆教授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师生们带来“以‘中国故事’为方法的世界文学研究”专题讲座。讲座聚焦“中国故事”对世界文学的介入式研究,通过一个个经典故事的知识考古和谱系实证研究,寻找可以突破西方范式的可能性,归纳“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方法论,探索具有世界性的中国故事话语机制和知识生产机制。本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德语系副主任孙丽丽老师主持,吸引了多语种、多院系师生的热情参与,共同探讨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研究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讲座伊始,张帆教授首先介绍了“世界文学”概念的历史演变及“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与外延。她表示,“中国故事”生成于中国历史语境,携带中国文化基因,具有中国精神主体性和创生性。“中国故事”作为叙事蓝本被世界文学征引阐释、翻译改编而变异流传,兼具经典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中国故事”的方法化,不仅可以凸显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立场,抉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可通约性,而且也可能打破一贯以欧洲为中心建立的世界知识体系,推动“中国故事”从边缘走向中心。讲座过程中,张帆教授先后结合《聊斋志异》《赵氏孤
  • 31
    2024-12
    【本站讯】2024年12月29日下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第十次学术沙龙顺利举办,沙龙主题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本次沙龙由中国海洋大学高玉霞博士主持。博士生周忠良汇报题目为“国家译:清前中期满族统治者政权合法性构建的战略途径”,对国家翻译、国家认同等核心概念进行描述界定,综述国家翻译和国家翻译认同研究,构建国家翻译“中国”认同保障机制。博士生李佳悦汇报题目为“‘翻译国家’初探”,从现象、策略、机制层面对翻译国家进行描述界定,并提出在机制层面国家具有本体、主体、客体三重角色,本体、主体、客体具有互动调整和重塑关系,形成循环机制。博士生张娇汇报题目为“近代中国海防翻译史研究”,从翻译动机、翻译过程、区别性特征、影响与作用等方面对鸦片战争时期、中法战争时期以及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海防翻译史进行梳理。博士生刘梦杰汇报题目为“萃译多维研究”,论证了“萃译”的理论依据,从“萃译之辩”“萃译之形”“萃译之用”等角度进行理论探索。博士生焦琳汇报题目为“近代中国地缘政治事件中的口译员研究”,从国家翻译学、历史学、社会学、国际关系等角度构建口译员行为多维揭示框架。任东升教授对上述研究汇报做了细
  • 16
    2024-12
    【本站讯】2024年8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译学泰斗方梦之先生主编的《中国译学大辞典(第二版)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创生的“国家翻译实践”“国家翻译学”“翻译制度化”“制度化翻译”“萃译”等5个核心术语被收录,而且“国家翻译学”被列为是21世纪初期我国译学研究具有代表性的6种学说之一。这标志着自2012年以来任东升教授、高玉霞博士等指向“国家翻译学”学科内涵和理论建构的努力得到译学界认可。 作为黄忠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20ZD312)成果之一,《中国译学大辞典》第二版秉持“一字一句,当思作者心力;一词一条,恒念作者创造”的精神,对初版条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润色修改,并及时吸纳国内外翻译研究的创新成果,新增条目900条,其中国人的原创成果是重点收录对象。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任东升教授是第二版的主要修订人员之一。通讯员:高玉霞审定:任东升
  • 11
    2024-12
    【本站讯】2024年12月10日下午,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负责人刘伍颖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题为“语言学‘二次革命’:围绕语言数据科学与技术的新文科探索与实践”的学术讲座。任东升教授主持本次讲座,陈颖副院长、李力副教授、郎玥副教授、李潇辰副教授、邓倩副教授、高玉霞博士、孙迎宾博士等教师及广大硕博研究生参与讲座。刘伍颖教授首先介绍了语言数据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他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人类语言数据生产力不断攀升,从语言学计算范式到数据密集范式的质变引发了语言学“二次革命”,即语言数据革命。这一革命的核心在于解决语言数据巨量化、分析工具计算化、研究方法客观化和研究成果产业化的“四化”难题。随后,刘教授进一步阐述了支撑“二次革命”的三大要素:算力、数据和算法。其中,语言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成为了最活跃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他强调,以算力、数据和算法支持高水平科学研究,再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产业应用,最终通过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的创新成果推动“语言数据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当前语言学“二次革命”中的新思路。刘教授还
  • 11
    2024-12
    【本站讯】2024年12月10日下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第九次学术沙龙顺利举办,沙龙主题为“基于多语种语料库的涉海舆情监测”。本次沙龙由中国海洋大学任东升教授主持,高玉霞博士主讲,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负责人刘伍颖教授点评,陈颖副院长、郎玥副教授、李潇辰副教授、邓倩副教授、孙迎宾博士等教师及广大硕博研究生踊跃参与。高玉霞博士基于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面临深度和广度双重提升的迫切需求,深入剖析中国海洋大学所具备的多个平台优势,包括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语言大数据实验室、极地与海洋门户、外国语学院以及海洋发展研究院等,提出建立中国海洋大学涉海舆情监测平台的设想。刘伍颖教授对高玉霞博士的汇报做了细致点评,充分肯定区域国别视域下翻译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现实价值。任东升教授对本次沙龙做了详细总结,本次沙龙圆满结束。通讯员:王子涵审定:任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