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2024-10
    【本站讯】2024年10月24日下午,德语专业2003级校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程林教授受邀来学院作题为“当机器人遇上人文”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德语系王凯老师主持,外国语学院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50余人参加了讲座。 程林教授从自身研究出发,借助与机器人相关的文学、传说和影视案例,由浅入深、脉络清晰地讲解了机器人相关的语言概念、历史脉络、理论思考、文化与跨文化研究、性别与情感、科技伦理等方面内容,内容详实又引人入胜。讲座伊始,程林教授首先阐明了机器人与机器人人文的中西文概念,并回顾了古希腊时期、西方近现代、中国古代等中外历史时期中的机器人想象。之后,程教授系统讲解了与机器人相关的理论问题,启发师生对机器人三法则、“恐惑谷”、笛卡尔标准与图灵测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随后,程林教授还从跨文化、性别、情感和科技伦理等多角度出发,展现出机器人人文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互动交流环节,程林教授结合学生所提的问题,与师生共同探讨了文化机器人学、忒修斯之船悖论以及机器人养老等话题。程教授特别指出,科幻电影或小说或许不能精准预测未来,但却可以提供非常有启发的思想实验
  • 30
    2024-10
    【本站讯】2024年10月24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协办的“AI时代的外国文学”青年学者沙龙暨机器人AI人文工作坊第二期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成功举办。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发言并参加了讨论。本次沙龙就“AI时代的外国文学”这一议题,围绕外国文学研究中数字人文方法的应用、科幻文艺研究等多方面,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外国文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次沙龙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凯老师主持,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致辞。本次活动恰逢中国海洋大学百年校庆,陈院长在致辞中对各位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指出AI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的潜力和价值。随后,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晖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李锋教授、青岛大学外语学院老师王学博老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老师阎美萍老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程林教授依次发言,结合自身研究,分享自己在数字人文、科幻文艺等领域的研究心得,例如使用数学模型对文本进行计算,使用AI方
  • 29
    2024-10
    【本站讯】2024年10月25日,适逢中国海洋大学百岁华诞之际,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校长Pascal OLIVARD、副校长Claire HELLIO访问学院并参加国际化战略座谈会。院长于国栋、副院长陈颖、法语系主任王吉英、副主任房立维出席会议,座谈会由陈颖主持。于国栋对Pascal OLIVARD校长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国内外语学科的发展现状,表示愿意与西布列塔尼大学继续深化合作,进一步丰富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推动师生交流、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等。Pascal OLIVARD校长对此表示积极回应。会议听取了法语系关于合作计划的详细汇报,总结了近期合作成果并提出未来合作建议。会谈中,双方就中国海洋大学法语系和西布列塔尼大学法律、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学院之间建立 “2+2 ”中法双学士联合培养计划作了会商,原则上鼓励我校学生在本科一、二年级法语专业修读语言,辅修经济、管理方向的先修课后,前往西布列塔尼大学经济-管理专业作本科三、四年级的学习深造,成绩合格满足两校条件后可获中法双学士学位。Pascal OLIVARD校长等对此项目表示支持,表示将安排相关负责人会面,尽快
  • 27
    2024-10
    【本站讯】情系母校,相约山海。二十年时光荏苒,曾经的海大学子从各地奔赴母校,追溯往昔光辉灿烂的年华。2024年10月27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00级英语专业校友回到母校,参加校友返校活动,共忆青春岁月,再续海大精神。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戴淑妮和英语系张德玉老师热情地迎接了归来的校友。座谈会上,戴淑妮书记和张德玉老师代表学院对各位校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校友们长期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戴书记简要汇报了近年来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情况和突出成绩,并表示学校永远是校友们的温馨港湾,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关注校友的发展,在开展校友服务、促进校友合作、根植校友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并希望各位校友与学校携手并肩跨越岁月山河,共同铸就学校与校友同辉共荣的荣耀丰碑。校友们也向学院赠送了“金声玉振”的题字,感谢学院的培养和关注,大家一并合影留念。座谈会结束后,校友们一同来到校史馆参观。从建筑风格到馆内特色、从校史讲解到未来展望,一张张充满精神底蕴的历史照片,让校友们仿佛回到了那段昂扬的青春岁月,体会学校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峥嵘岁月。展览分为“救亡与图存”、“夯基与初兴”、“复校与拓
  • 26
    2024-10
    【本站讯】2024年10月25日下午,全北大学副校长AHN KOOK CHAN一行参加中国海洋大学百年校庆活动并访问外国语学院,院长于国栋教授在外语楼会见了来访客人一行。于国栋对全北大学代表团一行表示欢迎,他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情况,回顾了学院与全北大学以往的友好交流合作历史,表示全北大学此次来访正值学校建校一百年之际,有助于双方总结合作经验,深化合作共识,推动下一步在学生交流、学术研究、教师合作、多学科协作等方面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北大学副校长AHN KOOK CHAN祝贺中国海洋大学建校一百周年,表示很高兴能参观访问外国语学院并就进一步合作进行洽谈。他介绍了全北大学的发展情况,肯定了双方目前在合作交流方面取得的成绩,并表示期待后续进行更全面、更务实的合作。学院副院长陈颖教授、朝鲜语系主任、韩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海英教授、朝鲜语系副主任金龙范老师等师生代表一同参加了会谈。会谈结束后,全北大学代表团一行在李海英教授的陪同下访问了韩国研究中心,对朝鲜语系在海外韩国学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充分肯定。据悉,韩国国立全北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韩国国立旗舰大学之一,BK2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北大学在THE
  • 18
    2024-10
    【本站讯】10月17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第546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外语楼N511教室举行。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戴淑妮,团委书记李筱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本期培训班班主任、外国语学院党委专职组织员高扬主持,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戴淑妮在讲话中指出,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是坚持党员标准、确保发展党员质量的需要,是加强组织培养、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需要,也是党组织对申请入党同志在政治上的关心。她对参加培训班的学员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修养;二是树立崇高理想,提高专业素养。希望学员们通过本次培训,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以本次培训为新的起点,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李筱宣读了培训班学员名单及分组情况,高扬宣读了开课计划及纪律要求,2024级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王天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开班仪式结束后,党委副书记戴淑妮以“以实际行动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题,为学员们讲授了第一次党课。她从端正入党动机、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履行入党手续、争做一名合格大学生党员四个方面展开,帮助学员们进一步端正入
  • 30
    2024-09
    【本站讯】2024年9月26日下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第七次学术沙龙于外国语学院N315会议室顺利举办,沙龙主题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本次沙龙由中国海洋大学孙迎宾博士主持,学院教师、博士、硕士踊跃参与,并得到来自东南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延世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师生的线上支持,参会人员共计百余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耿强教授致辞,祝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学术沙龙的召开。高玉霞博士汇报题目为“基于语料库的中国社会主义翻译话语研究:主题挖掘、演进路径和生成机制(1942-2024)”,利用数字人文分析手段和工具勾勒20世纪40年代勾勒中国社会主义翻译话语的演进路径和生成机制。博士生周忠良以“新世纪以来译学话语‘中国性’构建:概念与方法”为题,探讨新世纪以来中国翻译话语的“中国性”构建特点与路径,从新视角解读译学话语的“中国性”特征。博士生张雨汇报题目为“马克思主义翻译话语的历史流变与国家性初探”,提出“马克思主义翻译话语”概念,并就马克思主义翻译话语在1898年-2024年的历史流变展开讨论,探讨其背后的国家性。孙迎宾博
  • 30
    2024-09
    【本站讯】2024年9月26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耿强教授受邀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N315会议室以“话语来自实践: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话语研究”为题进行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任东升教授主持,贺爱军、栾雪梅、周奕珺、高玉霞、孙迎宾等教师和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讲座。讲座伊始,耿强教授首先介绍了翻译话语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生于中国的第二次西学东渐,在大量的翻译实践基础上产生了丰富的翻译话语。对于八十年代中国翻译话语的整理和保存工作,其关注的重点是历史上的文献,而非正在发生的翻译现实,当时学术界讨论的重点也没有放在翻译实践之上,因此产生了一定的滞后性。此外,尽管其他学科领域对这一时期的研究较为深入,但迄今为止,这些研究并未能充分吸引翻译学界的关注。随后,耿强教授以话语分析为路径,结合元话语视角,考察了八十年代有代表性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等七大翻译丛书副文本所表达的翻译话语,对其话语内容和话语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丰富了与会师生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翻译话语的整体认识。讲座最后,与会师生针对翻译话语的研究路径与语料库建设问题向耿强教授咨询请教,耿强教授对师
  • 30
    2024-09
    【本站讯】近日,2024年青岛高校德语演讲比赛圆满落下帷幕。外国语学院学生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由孙丽丽老师和外教Gunnar Klatt博士共同指导的德语系2022级本科生贾窈和2021级本科生何林糠分别荣获一等奖(唯一)和二等奖(唯二)。本次比赛由山东省中德高校合作中心与青岛大学联合主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德语讲好中国故事,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践行者和传播者。比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轮比赛以《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Die historische Mission der heutigen chinesischen Studenten)为题进行定题演讲,第二轮比赛为即兴演讲。在第一轮比赛中,贾窈同学以一百多年前爆发于青岛的五四运动开题,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赈灾过程中大学生们的英勇行为和自己暑假赴德文化交流的实际经历,将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娓娓道来;何林糠同学则以宏观视角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在时代巨变下的不同担当,其清晰流畅的表达和慷慨激昂的陈词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在第二轮比赛中,贾窈同学和何林糠同学分别就自己所抽到的题目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