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
    2020-01
    【本站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 46号),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朝鲜语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英语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朝鲜语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对我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的充分肯定。下一阶段,学院将坚持立德树人,紧跟学校一流本科建设步伐,持续提升本专业的内涵和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流专业人才,推动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 据了解,为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启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该计划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认证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突出示范领跑,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此次教育部公布了首批4054个国家级和62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校15个专业进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
  • 24
    2019-12
    【本站讯】2019年12月19日下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马红旗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作了《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导论》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学院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等50余人参加。 首先,马红旗教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利奥塔首先提出了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二战之后的这一阶段可被认为后现代,而在此阶段与后现代相关的文学、历史、文化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思想和理论便统称为后现代主义。到目前为止,后现代主义还不能清楚地定义下来,马红旗教授说,后现代主义将古典的与现代的、高雅的与通俗的叠加到了一起。马教授特别强调了 “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性”三词的差异,厘清了后现代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马红旗教授指出,在后现代主义之前,马克思主义常被用来解读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但在二战结束之后的冷战时期,霸权思想仍然存在,社会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或是过去一些社会学家提出的理论难以解决当时的矛盾,后现代主义便由此诞生。 接着,马红旗教授对后现代主义受到的来自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的影响进行简要说明,并强调了
  • 23
    2019-12
    【本站讯】12月20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庞中英教授做客外国语学院,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规范与国际规范——关于对海洋问题的全球治理》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姜春洁老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庞中英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治理、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等。 讲座伊始,庞老师便向大家强调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全球治理”,另一个则是“海洋命运共同体”。讲座中,庞老师结合近期的时事热点及国际形势,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我国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以及近年来全球治理成为热点的原因。首先分析了规范构建的问题,简单地阐释了自二战后国际规范构建的由来与发展。其次结合英国和美国构建国际规范的例子,深入分析了国家在国际规范构建中的作用。同时提到,中美间近几年的对抗有可能导向“新冷战”,因此在区域国别研究这个领域里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中国作为国际体系的后来者,往往只能是接受和加入已有的国际规范,让自己成为国际体系的一部分。而现在中国则准备提供新的国际规范,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推广出去,让世界接受,并使之成为一种公认的规范。庞老师重点指出,未来要把“命运共同体”构建成一种规范,则需要把“
  • 16
    2019-12
    【本站讯】为进一步拓展我校德语系学子的知识体系,12月12日下午13时30分,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海大人文讲坛第115讲在外国语学院N513如期举办。此次活动邀请了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建华莅临讲座,德语系师生共同聆听了讲座。 朱建华教授带来的讲座以“德语的历时发展和共时分布”为题,主要介绍了德语历时发展的各个阶段、演变过程与德语语言体系的共时分布。报告分两部分进行,首先朱建华教授介绍了德语的起源与发展,其中包括印欧语系的两次音变对德语的影响、古高地德语、中古高地德语、新高地德语各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和德语词汇及语法的历时演变等,讲座第二部分为现代德语的共时分布,包括现代德语语言变体及特点和现代德语的发展趋势。 讲座结束之际,德语系学子把握住与教授交流的机会,积极提问,并得到了朱建华教授的精彩解答。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对德语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最后讲座在全体师生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通讯员:汤莹
  • 16
    2019-12
    【本站讯】2019年12月12日晚与12月13日下午,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中文语言项目负责人梁霞教授,于外国语学院N217分别进行“美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管窥”与“国际汉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立场与态度”系列讲座,为现场师生生动地展示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受到了热烈好评。 在“美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管窥”讲座中,梁霞教授首先讲述了汉语在美国高校开课的起源、美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她指出美国中国早期文学研究作为学术领域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没有专属的学术机构,所以优秀的研究论著产生于高等院校。第二个是以特定文本为中心,有些学者花费大量时间致力于某一特定文体或单个作品进行学术研究,因此研究相对个人化。 随后,梁霞简要介绍了美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概貌,指出该领域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第一,重视文本的英译,并将英译与文本紧密结合。第二,研究者多具有英美文学的研究背景。梁霞还以时间为线索,介绍美国对中国各个朝代热点文学作品的研究。最后,梁霞指出,随着中美交流的增多,两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会更加趋向融合,这也将是中美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国际汉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立场与态度”讲座
  • 13
    2019-12
    【本站讯】2019年12月12日上午,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敬民教授受聘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聘任仪式暨“海大人文讲坛”学术讲座在外国语学院217会议室隆重举行。聘任仪式和学术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聘任仪式开始,任东升教授详细介绍了傅敬民教授个人情况和学术成果,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为其颁发聘书并致贺辞,学生代表为其佩戴校徽。仪式结束后,傅敬民教授与在座的领导、教师共同合影留念,并作了题为《应用翻译研究的选题与设计》的学术讲座。 傅教授首先介绍了应用翻译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定位,之后从选题、写作和发表三个方面具体说明如何做好应用翻译研究。在选题方面,首先要弄清翻译研究的属性、当今翻译的社会特征、翻译研究的功能、翻译研究的价值、翻译研究的方法、翻译研究的范畴、翻译研究的视角以及翻译研究路径。其次要掌握科学的选题方法,关注当今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在论文写作方面,傅教授讲解了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如何撰写言简意赅、思路清晰的摘要,以及如何做好论文写作的自我评价。在发表方面,要了解国内外重要的翻译期刊与资源。讲座最后,傅敬民教授就讲座内容与参会师生展开了深刻讨论,并对师生提出的
  • 27
    2019-11
    【本站讯】11月23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外语慕课建设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讨会”顺利举行,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十二所高校的二十余位教师代表参会。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鞠红梅在开幕式上致辞,向各校参会代表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德语系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其后,德语系王京平教授做了题为“浅谈慕课建设——以‘德语语言学导论’慕课为例”的报告,展示了我校“德语语言学导论”慕课目前取得的成果,向各校老师分享了经验。智慧树课程顾问陈秀英老师从技术层面为参会教师讲解了慕课策划和制作的相关事项。参会教师还一同参观了位于海大教学区的智慧树慕课录制工作室和远程互动教室。 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武晨老师展示了“德语写作”慕课建设成果。王京平教授做了“线上线下混合课堂的意义”报告,从宏观上论述了外语专业混合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德语系齐冬冬老师以“德语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分享了混合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高磊老师基于过去几年中大学德语拓展课程的教学经验,介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及各类网络资源的优缺点和利用方式。 本次研讨会不仅展示了中国海洋大学德语专
  • 25
    2019-11
    【本站讯】11月22日上午,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博导毕世鸿老师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做了题为《大国如何参与湄公河地区合作:进程、影响及应对》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姜春洁主持,外院师生共同参加。毕世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国际关系。先后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早稻田大学、南开大学。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百余篇,并向政府提交了十余篇高质量的政策咨询报告。著有《域外大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合作策略的调整》、《冷战后日本与湄公河国家关系》、《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队东南亚的经济统制》等书。 整场讲座,毕教授分别从湄公河地区的特点及其价值、域外大国参与湄公河地区的进程、域外大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国家合作的影响以及应对思考四个方面为听众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围绕着湄公河地区国家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其对域外大国的价值,毕教授具体分析了域外大国是如何参与到湄公河地区的合作当中,尤其着重地介绍了日本在湄公河地区合作中的成果。在此当中,毕教授提到了“外部主导”是湄公河地区合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其同时也带来了“机制拥堵”的问题。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日俄等大国,还是我们不太留意到的澳印韩等国家都已经深
  • 19
    2019-11
    【本站讯】11月17日,由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与研究协作组、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我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尹玮老师携她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英语电影赏析》参赛,以独特的选题视角,新颖的教学理念和精彩的教学设计,赢得了专家和评委的一致肯定,从来自全国高校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山东省一等奖。尹玮老师的教学研究论文《基于CIPP的大学外语翻转课堂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经大赛学术专家组评审,在2019年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是我院教师在外语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的又一佳绩,充分展现了我院教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学术水平。 外国语学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优质课程的打造,不断鼓励和大力支持教师们参加外语教学赛事以提高专业素养,打磨教学技能。大外部也将借此契机,继续打造更多更好的大学外语金课,助力全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通讯员: 外国语学院新闻拓展: 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是经教育部高教司批准,由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和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与研究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