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2021-01
    【本站讯】近日,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结果公布,我院共有4位教师喜获立项,创造了我院国社科外译年度立项的新纪录。同时,这4个立项也包揽了中国海洋大学在该项目领域的所有年度立项,体现了我院科研实力的稳步提升和强大的科研储备。 近年来,在文科处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的科学领导下,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组织工作,制定详尽的工作方案推进项目申报工作顺利进行,召开选题论证会进行反复论证,邀请外语学科权威专家对项目选题依据和论证方法进行针对性指导,充分调动了学院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有效提升了课题申报质量。 立项信息如下: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项目学术外译项目拟立项名单序号成果名称项目主持人所在学科项目类别1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燕继荣著)郭恩华政治学一般项目2民族地理学(管彦波著)李翔宇地理学一般项目3当代中国网络文学批评史(欧阳友权著)金浩文学一般项目4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第一卷):1840-1919(韩从耀著)吴圣爱新闻学一般项目 通讯员:郭恩华
  • 21
    2020-12
    【本站讯】由涉海法律英语翻译教学团队主办的涉海科研项目交流会于2020年12月17日上午在N208研讨室举办,会议由任东升教授主持。首先,翻译学方向博士生高玉霞介绍其主持的博士生科研项目《中国海洋政治话语翻译语料库的构建与研究》及研究成果。她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始建设海洋强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色伙伴关系”“海洋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核心话语,分别用“路”“伙伴” 和“共同体”喻指海洋治理方式。这三个概念不仅是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新理念,也是从话语修辞角度开展全球海洋治理的初步尝试。由于对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话语修辞性把握不够,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国际关系、法学、国防、军事等领域,修辞和翻译视角所见不多。经略海洋应先从“软议题”做起,提高我国在世界海洋事务管理过程中的话语权和能见度,国家修辞和国家翻译实践不可缺席。随后,大学外语部讲师刘艳分享其主持的海洋科学英语语料库建设方法与用途。她指出,语料库的建设并非易事,需要大量文本和数据收集,再利用软件导入和编辑,通过累计把语料库建设起来。语料库对语言教学尤其是英语学术写作的帮助十分显著。目前
  • 14
    2020-12
    【本站讯】2020年12月12日下午,2020年外语学科发展“大家谈”系列讲座第三十讲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顺利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的王宁教授做了题为“新文科视域下的翻译研究”的学术报告。王宁教授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2017);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担任中国比较文学会会长等多个学术兼职。王宁教授指出,与传统人文学科相比,新文科凸显了四个特色:国际性、跨学科性、前沿性和理论性。而翻译研究也同时具有上述几个特征。王教授认为,新文科的国际性在于从 “全球人文”的视角出发,探讨具有普适意义的全球性话题。具有儒家“天下观”的中国学者应当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对于跨学科性,王教授指出其体现在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中。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更带有文化和隐喻特征,具有推动社会革命的作用。此外,新文科的跨学科性还体现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中。王教授结合疫情时代下网络的运用,指出翻译者不仅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更需要掌握一定的传播技术。翻译应当走出“语言中心主义”的藩篱。最后,关于新文
  • 14
    2020-12
    【本站讯】2020年12月12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伟教授应邀通过腾讯会议为海大外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佛经汉译:历史、思考与影响》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房立维老师主持,外国语学院师生及部分校外师生共26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佛经翻译的历史回顾、佛经翻译带给我们的思考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讲座伊始,陈伟教授指出佛经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翻译高潮,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给中国文明注入新的生命,也为汉语文化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随后,陈伟教授从翻译视角出发,回顾佛经翻译的起始、发展、鼎盛和衰落四个历史阶段,并详细介绍了各个时期佛经翻译的形式、特点、代表人物及其翻译主张理论等。接着,陈伟教授从佛经翻译家的历史作用和佛经翻译中的理论创新两个角度论述佛经翻译带给我们的思考。他指出,佛经翻译家不仅仅是外国语言的解读和翻译者,也在推行新的社会教化、推动佛教汉化、创立佛教哲学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谈到佛经翻译实践中的“文质之争”时,陈伟教授强调,佛经翻译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的过程,佛经
  • 10
    2020-12
    【本站讯】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题为《新中国的海洋政策与法律制度》的讲座,于2020年12月10日上午在外国语学院217会议室成功举办。中国海洋大学国管学院博士生导师金永明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兼沙博理研究中心负责人任东升教授、英语系主任贺爱军教授、涉海法律英语翻译班全体学生、部分硕博研究生参加本次讲座。讲座共设为三个环节。首先,金永明教授进行了成果汇报与经验分享。汇报开始,金教授简要地介绍了其新作《新中国的海洋政策与法律制度》这本书的结构与主线。金教授指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依据国际海洋规则和海洋政策原则和精神,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国内海洋法制,但国际社会针对我国海洋法制中的制度和规范存在异议和对立,所以如何让国际社会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我国的海洋政策和法律制度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随后金老师结合自身的学习心得体会,针对老师和学生们如何进行学术研究提出了宝贵建议。讲座最后金老师对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寄予了深厚期望。金老师指出,作为一名外语人,要在掌握外语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涉海翻译班的学生来说,需认真补充学习海洋有关知识,与此同时
  • 10
    2020-12
    【本站讯】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我院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入选“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获批山东省唯一一个优势特色外语学科。这是本学科继获批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二五”外国语言文学重点基地、山东省“十三五”外国语言文学创新平台之后获批的又一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展现了我院学科发展的强劲势头。下一步,学院将立足外语学科本体,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八大发展战略”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认真研制高水平学科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凝练特色优势,谱写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崭新篇章。据悉,经过两轮评审,结合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省教育厅从驻鲁部属高校和省委党校遴选“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51个,包括24个“高峰学科”和27个“优势特色学科”。我校共有3个学科入选“高峰学科”,6个学科入选“优势特色学科”。通讯员:陈颖
  • 07
    2020-12
    【本站讯】2020年12月5日上午,金柄珉教授在腾讯会议平台做了题为“中国与周边:中韩近代文学交流历史转型与价值重建——兼论韩国近现代文学的主体性与现代性重构”的学术讲座。金柄珉教授是延边大学资深教授,延边大学东亚跨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现任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延边大学校长(2003.1—2012.6)、第11届、12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特聘首席专家(2014—2019)、山东大学特聘人文社科一级教授(2014.6—2019.6)。金教授的学术成果丰硕,发表的主要论著有《朝鲜近代小说的历史考察》、《申采浩文学研究》、《朝鲜中世纪北学派文学研究》(1990)、《朝鲜近现代文学史》(1994)、《朝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朝鲜当代文学史》等20多部学术专著、教材和文献管理,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还发表了散文集《卧龙山逸志》及80余篇评论与散文。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李光在教授主持,学院朝鲜语系本科生、硕士生及兄弟院校多名师生等170余人参加。讲座开始之前,
  • 04
    2020-12
    【本站讯】2020年12月3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2020年全国外语学科发展大家谈”第27讲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顺利举办。南京大学柯平教授以“翻译研究:立足本原,融通内外,方可行稳致远”为题,与学校师生展开深入浅出地分享,交流学术观点。参与线上会议讲座的有外国语学院任东升副院长、英语系主任贺爱军教授、国际处翻译室主任徐德荣教授,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硕博研究生以及校外的学者、同行、朋友。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徐德荣教授主持。柯平教授首先介绍了新中国翻译研究与翻译学科建设的三个历史时期。中国的翻译研究在不断接轨国际也在强调中国特色,翻译研究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翻译学科体系的建构。讲座从研究出发点,理论建构,研究风格,和论说逻辑的四个问题出发,深入分析了翻译研究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柯平教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翻译研究出发点应紧盯重要问题还是紧随最新风向?”通过研究不同时期翻译的转向问题,翻译研究近年来热衷转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研究者缺少立足本原,弄清自己工作领域中所有重要问题的能力;二是对“创新”要求理解的偏差。因此提出翻译研究应从最重要的问题开始,翻译研究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所
  • 30
    2020-11
    【本站讯】11月28日上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人文讲坛暨“2020年外语学科发展大家谈”第25讲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顺利举办。浙江大学李媛教授做了题为“怎么跟德国人打交道”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王京平教授主持,吸引了近300名全国高校师生参与。讲座分为四部分——“沟通模式”,“交际四方形”,“刻板印象”以及“文化异同”。首先,李媛教授点明了跨文化学习与研究在如今的文化全球化视角下的意义。沟通是由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以及言语外交际构成,三者在沟通的中所占比重实际与我们的常识有些出入。其次,李媛教授提到了著名的交际四方形模型,通过举例解释该模型并指出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在该部分,李媛教授还引用了语言学模块下Bühler教授提出的语言工具模型。关于刻板印象一词,即“Stereotype”,李媛教授与同事范教授更倾向于用“模式固见”来翻译,通过解构“模式固见”,认识其积极和消极作用,这启发我们要动态审视文化差异,并“撼动”模式固见。关于最后的文化异同,李媛教授列举了“冰山模式”和“洋葱模式”来解释跨文化沟通的语境。最后,李媛教授特别讲授了Hofstede提出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