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
    2023-07
    【本站讯】2023年6月25日-7月2日,我院会话分析团队在于国栋教授带领下应邀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参加第六届国际会话分析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versation Analysis)。国际会话分析大会是国际会话分析研究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nversation Analysis)的标志性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是会话分析领域最权威的顶级国际盛会。它不仅云集了国际会话分析领域的权威专家,也汇聚了国际会话分析领域的前沿课题;既包括会话分析基本理论探讨,也包括会话分析应用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是国内会话分析研究的中心,团队代表着国内汉语会话分析领域最强力量,且持续向国际会话分析领域贡献中国力量,持续在国际会话分析舞台发出中国会话分析学者的声音。作为本届大会学术委员会成员的于国栋教授,进行了题为 “The Interactional Normativity and Contingency in Emergency Calls: A Case Study”的专题学术报告,反响强烈,引发在座听众的强烈共鸣;张树筠副教授的
  • 26
    2023-06
    【本站讯】2023年6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译学协同研究中心主办、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七届“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暨“中国译论”专题研讨会在吉林延吉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深化翻译理论思考、推动翻译学科发展,重点探讨“中国译论”相关主题。来自全国高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我院任东升教授、贺爱军教授、滕梅教授、王凯老师等九位师生参会交流。受会务组邀请,任东升教授作题为“‘国家翻译+N+X”研究模式”的主旨发言。贺爱军教授、滕梅教授担任专题发言的主持人。在分论坛报告上,贺爱军教授的发言题目为“翻译地理学的概念界说与价值分析”、滕梅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倪培民新译《论语》的厚翻译之‘道’”。六位博士生积极参与汇报,内容包括韩淑芹的“传统·事件·实践:国家翻译的三重逻辑”,周忠良的“‘国家’面向的翻译理论话语及创新逻辑”,韩辉的“翻译的空间性”,王凯的“翻译家精神的别样面貌:赵元任儿童文学翻译的游戏精神”,侯莹莹的“民国时期自然科学译者的地理分布规律探究”,孙今怡的“乡土文学‘地域性’的跨语际重构”。我院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翻译学团队高度重视学术交流,积极关注国内外翻译领域研究
  • 21
    2023-06
    【本站讯】2023年6月4日至6月8日,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2023年澳门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交流项目暨中国海洋大学“新文科”视角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暑期学校。6月5号上午,开营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隆重举行。开营仪式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贺爱军主持,中国海洋大学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李卫东和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分别致辞,在介绍学校和学院的同时,欢迎澳门大学交流同学的到来。澳门大学学生代表赵淑贤同学在发言中,对活动主办方提供的高水平交流平台和周到细致的行程安排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中国海洋大学学生代表朱玮琳同学期待通过此次活动可以增进两所学校同学的相互了解,收获知识和友谊。开营仪式结束后,举行了“翻译跨学科研究”讲座。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任东升教授和徐德荣教授分别为在场学员带来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任东升教授在《“国家翻译实践”概念解析》的报告中,围绕“国家翻译实践”的命名、学科基础、内涵、概念体系构架等内容展开详细阐释,立意深远,对翻译跨学科研究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徐德荣教授在《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战略思考》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的意
  • 20
    2023-06
    【本站讯】近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排名包括787个专业,涉及93个专业类、12个专业门类。我院5个专业均上榜,其中3个专业排名A,2个专业排名B+。本次专业排名中,英语排名A(全国排名37/987,全国前4%)、日语排名A(全国排名30/506,全国前6%)、朝鲜语排名A(全国排名12/128,全国前9%)、法语排名B+(全国排名21/158,全国前13%)、德语排名B+(全国排名20/127,全国前16%)。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是迄今为止覆盖专业数量最多、参评专业规模最大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专业竞争力评价框架,通过学校—学科—专业三个层次的评价汇总形成对专业的综合评价。排名指标体系设置学校条件、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专业条件5个指标类别,共25项测量指标。近年来,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统筹推进一流专业建设。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将以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高端外语人才为目标,以“推动中国更好
  • 19
    2023-06
    【本站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优秀党员示范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意识,引导毕业生党员永葆初心,6月1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N511会议室召开2022年度党内先进表彰大会暨2023届毕业生党员教育。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副院长王慧敏、副院长陈士法、办公室主任王冠亚出席本次大会,学院各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员和毕业生党员参加。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道平主持。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大会伊始,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郑重地举起右手,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回顾入党初心、回顾入党历程。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致辞。她对过去一年中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的全体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对全体向此次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她指出,全体党员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强化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做到进一步推进并落实组织建设,构筑坚强堡垒。同时,她真情寄语即将走出海大校园的毕业生党员,在新的岗位上彰显党员本色、永葆党员先进性,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把人生理想融入发展大局,去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 19
    2023-06
    【本站讯】2023年6月17日上午,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陶久胜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选题与申请书撰写漫谈——以外国文学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贺爱军教授主持,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百余名师生参与聆听。本次讲座,陶久胜教授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并结合课题申报的亲身经历,从“如何读懂选题征集指南”、“如何解读选题招标公告”、“如何撰写选题推荐表”、“如何进行课题设计论证”四大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陶久胜教授分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选题征集指南,指出选题可以重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和国际学术前沿问题、重大学术文献资料整理和数据库建设等,从中列出4-5个有价值的子课题方向。第二部分,陶教授解读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选题招标公告,从课题设计论证字数、子课题数量、学科研究团队组建、项目完成时间等方面剖析了投标课题的要求。第三部分,陶教授介绍了选题推荐表的撰写内容和原则。第四部分,陶教授讲解了课题设计的论证方式,从研
  • 05
    2023-06
    【本站讯】2023年6月1日下午,四川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冯亚琳教授应邀访问海大,为海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文学与文化记忆的交会——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讲座。冯亚琳教授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哲学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主任、《文学之路》杂志责任主编、王佐良高研院特聘研究员,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多项,其专著《德语文学中的文化记忆与民族价值观》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海洋大学德语系系主任杨帆老师担任了此次讲座的主持,外国语学院多个专业师生积极参与,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本次讲座围绕理论阐释展开,具有强学术性、高信息性等特点。冯教授首先介绍了记忆理论的研究谱系,梳理了哈布瓦赫、瓦尔堡及阿斯曼夫妇等人的重要学术思想,诠释了“文化”、“交往记忆”和“文化记忆”等相关概念,并阐明了文化记忆的六大特征,即认同具体性或群体关联性、重构性、成型性、组织性、约束性、观照性等
  • 02
    2023-06
    【本站讯】2023年5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荣休教授、国际政治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连玉如教授作了题为“我的学术生涯与中德关系研究”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杨帆主持。本场讲座在腾讯会议线上召开,吸引参会师生百余人。本次讲座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连玉如教授从德国情结开启,介绍了“大学迷”圆了“大学梦”,从“语言生”转为“专业生”的经历。连玉如教授从小学三年级便开始接触德语,虽然面临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但她对德语的喜爱和学习从未放弃过。她于1977年参加高考,就读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但同时她尤其对德国历史以及国际关系感兴趣。连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她感触比较深的四个字——兴趣、坚持,希望青年学子笃定心志,不忘初心。唤起连教授教师情结的两件标志性的重要事件分别是亲眼见证了“柏林墙”的开放以及博士毕业后重返北大讲坛。“德国情结使我负笈海外一去十载,教师情结使我重返讲台扎根北大。”这是连教授对于学术生涯的总结。在讲座第二部分,连玉如教授首先阐述两个与德国研究有关的话题:德国的崛起和“德国的欧洲”与“欧洲的德国”问题。然后她从中德“天然盟友
  • 22
    2023-05
    【本站讯】2023年5月21日上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胡翠娥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儒家人文主义与世界主义的互鉴——《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与美国的超验主义运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贺爱军教授主持。本场讲座在外国语学院208室举办,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积极参与聆听。讲座伊始,胡翠娥教授着重介绍了《中国哲学家孔夫子》(简称《孔夫子》)及其版本,指出孔子思想对当今政治、伦理道德和人生哲学具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胡翠娥教授以研究问题为导向,将讲座内容分为五大部分。在第一部分,胡翠娥教授分析了早期美国同英国之间思想文化交流密切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详细介绍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北美报纸刊登的英文《孔子的道德》和纽约版《凤凰:古书珍宝录》的内容,清晰地梳理出《孔夫子》漂洋过海进入美国的路径及文本衍变历程。在第二部分,胡翠娥教授考察了爱默生与《日晷》上的“孔子名言录”,她回顾了美国超验主义运动及其特点,并立足于文本分析,考证了《日晷》上二十一条“孔子名言录”与《孔子的道德》之间的关系。接着,胡翠娥教授在第三部分强调梭罗是在儒家思想中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