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2023-09
    【本站讯】9月22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程林副教授做客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1770年的‘人造智能’ :从仿人智能事件到霍夫曼、比尔斯的早期机器人叙事”的讲座。讲座由学院王凯老师主持,外国语学院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部分师生聆听了讲座。程林副教授以乾隆皇帝的“写字人偶”和特蕾莎女王的“象棋土耳其人”作为引子,介绍了这两个18世纪“仿人自动机”背后的渊源和时代精神,为进一步讲解“1770年的人造智能”做了铺垫。然后,程林老师循着时间的脉络详细讲解了各个时期代表性的机器人想象以及其引发的人性思考。从古希腊神话中的青铜巨人塔罗斯、中世纪的说话头颅,到笛卡尔标准,再到现代的图灵测试、维特甘测试等,人类不断地在思考人与机器人、智能机器的关系和边界。在18世纪人机类同论和技术乐观思维影响下,1770年的“象棋土耳其人”作为“人造智能”从精密机械技术中演变出来,被誉为18世纪的“世纪发明”。虽然并非现代意义上真正的人工智能,但是作为人的机械拟态和镜像它者,它在社会上引发了惊喜奇观与恐惑不安的撕裂效应,对文学与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程林老师认为,“象棋土耳其人
  • 25
    2023-09
    【本站讯】2023年9月21日下午,国际知名视频分析研究专家、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Christian Greiffenhagen应学院会话分析研究团队邀请,在外语楼202会议室做主题为“Focusing on Solutions Hiding Accountability: Transforming Informings into Announcements”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会话分析研究团队负责人于国栋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2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讲座伊始,Greiffenhagen教授对研究中交际场景控制室的布置进行了简要介绍进而切入主题——重点探讨在行为控制室里人们是如何发现并指出游戏真人秀视频中所出现的问题的。随后,Greiffenhagen教授从会话分析的视角出发,以一档真人秀游戏为例,分析了控制室在游戏中如何发现问题并给出提示。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在人们之间建立对话,从而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因为游戏参与者需完成多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控制室中的人员则需及时发现、提出并解决这些问题。他提到,在控制室中,监控人员对游戏过程进行观察,当其发现
  • 25
    2023-09
    【本站讯】2023年9月20日晚,国际会话分析学会终身成就奖(ISCA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获得者、美国社会学协会民俗学/会话分析分会终身成就奖(Ethno/CA Section of ASA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获得者、美国传播学协会语言与社会互动分会学术出版物奖(LSI Division of NCA Scholarly Publication Award)获得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传播学系荣誉教授、世界顶级会话分析专家Anita Pomerantz应邀通过Zoom会议平台作了题为“How to Develop and Support Claims in Conversation Analytic Research”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会话分析研究团队成员吴亚欣教授主持。讲座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百余名教师、学生及会话分析研究者的广泛参与。Anita Pomerantz教授以其最广为人知的disagreeing、praising oneself、fishing for informatio
  • 21
    2023-09
    9月2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会,会议由学院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王遥主持,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院长于国栋以及各系部主任、分管教学的副系主任、大学外语教学部各教研室主任出席会议。于国栋强调,教学评估对学校学院意义重大。教学评估是促进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是教师检验实力、彰显实力的重要机会,也是培养师生爱院爱系、提升院系凝聚力的重要机遇。王遥指出,应贯彻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理念,切实把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落到实处。随后,王遥就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流程与工作要点进行部署,相关工作全部落实到个人,并宣布学院本科迎评工作小组正式成立。会议最后,许玲玲强调,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不仅能够鞭策教师追求卓越,同时能够促进学院内部建立起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系部应切实重视此次审核评估,以评促进,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讯员:朱慧雅审定:段雪淼
  • 21
    2023-09
    【本站讯】2023年9月15日上午,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耀平,副院长荆素蓉、李枫一行10人来学院调研,党委书记许玲玲,院长于国栋,副院长陈士法、陈颖、王遥和各语种教师代表参加座谈。许玲玲对张耀平院长一行表示欢迎,并就学院的发展历史、办学宗旨、改革措施、科研成果、学科未来等问题作了分享。于国栋在随后发言中表示,学校对外语学科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对学院研学工作服务意识好,学院年轻老师干劲足。于国栋指出,学院办学应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发展团队协作研究、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有好的科研才能有好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将外语教学与传播中国声音紧密结合、将外语教学与学校特色有机结合。张耀平对学院领导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调研,希望就就外语学科的未来发展、学术研究如何真正落地等问题于海大外院加强探讨。会上,王遥介绍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特别是学院开设跨文化类课程、批判性思维等拓展课程、开发特色课程的相关情况,以及组成相关教学团队进行授课的创新做法。陈士法、陈颖就各自分管的工作做了交流。双方表示,将在今后工作中加强两院的交流合作,共同为培养更具备国际竞
  • 21
    2023-09
    【本站讯】2023年9月17日,“新时代的翻译与对外传播研究”暑期学校“第四届自俭译学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该论坛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自俭译学研究生论坛是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论坛以“自俭”命名,旨在纪念我国著名外语学者、担任过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两届会长、担任过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首任院长、翻译学科奠基人杨自俭先生。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的翻译与对外传播研究”,旨在完善中国翻译学新生力量的知识体系,增强其前沿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中国翻译学的纵深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论坛收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40余所知名高校80多份参会申请,4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提交全文参与评奖,由国家知名译学专家组成评奖委员会评审参会论文,共评选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9篇、优胜奖10篇,吸引了近120名师生到场或线上参与。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颖教授主持。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刘海波代表主办方致辞,中国
  • 21
    2023-09
    2023年9月18日下午,“新时代的翻译与对外传播研究”暑期学校系列讲座第四讲在外国语学院N107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夏登山应邀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了题为“翻译研究的‘模式’与‘转向’”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外文局沙博理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研究基地主任任东升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近50名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夏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目前翻硕翻译实践报告的撰写存在着多种问题,如仅限于表达问题,缺乏对理解的关注,理论和语料分析两张皮,分析浮于表面等。在对翻译实践报告的主要模块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后,夏教授点明,研究生撰写翻译实践报告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素养。继而,夏教授详细讲解了“翻译理论(素养)从何而来”。他认为,翻译文本研究要关注翻译界发生的多次“转向”和“模式”创新,他重点梳理了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深入浅出地对相关语言学理论、文学理论做了解释说明。随后,夏教授结合 “《红楼梦》四个译本中的请求行为语用转换研究” 这一具体案例,对跨文化语用视角下的翻译文本研究做了阐释,生动翔实地说明了翻
  • 21
    2023-09
    【本站讯】2023年9月17日下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导、深圳地方级领军人才蔡新乐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511会议室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带来一场精彩学术讲座,题为“孟子对中国译论的贡献初探”。讲座由外国语学院任东升教授主持,学院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等80余人参加。蔡新乐教授分别从法云、理雅各、贺麟、朱纯深和罗宾逊等学者的著述中论证孟子对中国译论的贡献。蔡教授从法云对孟子论断的化用谈起,主张研读《十三经注疏》《四书章句集注》等经典,回归传统,从中发掘中国传统译论。通过“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周礼掌四方之语,各有其官。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记述,蔡教授提出本场讲座的一个主要观点:中国译论绝非始于汉末佛经翻译。蔡教授引用钱穆之言指出,离开“心”之一字,则《论语》不可解。这个“心”也正是支撑理雅各以意逆志,翻译中国经典的出发和目的。然而其区分主体客体的做法不甚严谨,蔡教授认为跨文化翻译需要训诂学方法,主张以东方话语审视传统文化外译。随后,蔡教授从贺麟的“哲学基础”,以及朱纯深笔下走向纯语言的孟子,窥见理想译者之象,指出翻译的哲学基础在于“人同
  • 21
    2023-09
    【本站讯】2023年9月15日下午,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陈大亮教授为“新时代的翻译与对外传播研究”暑期学校带来一场题为“中西译论会通的概念、目的与方法”的学术讲座,讲座地点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N107。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贺爱军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50余名专硕与翻译方向学硕参加了讲座。陈大亮教授按照为何会通、何为会通和如何会通的思路展开此次讲座。在第一部分,陈大亮教授从以西格中和以中格西两个方向,以文质与直译意译、神韵与spirit等为例,阐释了格义的概念,他指出格义是一种牵强比附、机械套用的做法,以表面的“同”掩盖了实质性的“异”,是对译论的误读、扭曲、简化和遮蔽。随后,他梳理了学者对文质与直译意译、神韵与spirit等的比较研究,他认为从格义到比较是一种进步,但现有研究仅仅停留在比较“异”与“同”这一步,不知如何让两种译论“通”。而会通可以实现理论创新,有助于建构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必要对会通的具体研究方法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在第二部分,陈大亮教授重点从会通是什么和会通不是什么两方面对会通进行界定。他强调会通不是格义也不是比较,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