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2024-08
    【本站讯】2024年8月23-28日,由中国海洋大学教务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英语国际课程周系列讲座成功举办。本次国际课程周邀请了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叶子南教授和香港岭南大学文学院龙惠珠教授担任主讲。系列讲座由外国语学院贺爱军教授策划和主持,栾雪梅、周奕珺、崔丹丹、高玉霞、赵静、孙今怡等广大研究生、本科生和部分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搭建了一个国际化交流平台。讲座还吸引了北京、新疆等地高校师生前来旁听。叶子南教授在首堂课上,精选《黑名单》中一段电影台词为切入点,深刻剖析英文翻译的精妙与细腻之处。在分析过程中,叶教授巧妙织入了翻译对等理论和翻译目的论,不仅强调翻译活动对原文语义和风格的精准再现,还倡导翻译实践顺应特定的交际需求和文化背景。在第二次讲座上,叶教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外语人如何高效利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他以自己运用ChatGPT进行翻译的实际经历为案例,给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并操纵人工智能为翻译赋能。在此基础上,他总结了人工智能翻译的优点与缺点,并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在翻译实践和研究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相反,译者应该在掌握人工智能
  • 26
    2024-08
    【本站讯】8月24日,2024级本科生新生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踏入这片充满学术氛围与青春活力的校园,于百年海大启航,在外国语学院相遇,正式开启了人生新篇章。清晨时分,迎新工作人员在接待点准备就绪。为迎接新生的到来,学院做好充分准备,提前调试设备、安排人员,为新生们的到来保驾护航。在北海苑的党员先锋志愿者们热情地引导新生前往宿舍,办理入住手续,他们的真诚与温暖帮助初入校园的新生们缓解了紧张不安,找到了归属感与亲切感。报到现场,不少新生与家人在外院门口的新生签名墙和打卡点驻足留影。进入外院大厅,迎新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按部就班,在各个迎新点履职尽责,全力做好迎新工作。新生在老师和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个人信息核对,提交报到所需材料,各项报到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志愿者的引领下,新生前往外院N107教室进行电子注册。教室内,新生依次进行学籍录入和图像采集。电子注册结束后,新生领取新生大礼包、学生手册、外院学生组织纳新宣传页等材料。在迎新工作人员的热情指引、耐心解答和周到服务下,新生们的报到流程有序进行。志愿者们在给新生传递温暖与关怀的同时,也展现了外院学生的良好迎新风尚,他们无微不
  • 23
    2024-08
    【本站讯】2024年8月22日上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第五次学术沙龙顺利举办,会议主题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该会议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中国海洋大学高玉霞博士主持。学院教师、博士、硕士以及线上参会人员共计百余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周长银教授做致辞,简要介绍会议日程及点评专家,祝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会议的召开,强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与海大学者的密切联系,表达对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关注,并介绍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翻译相关的专栏文章、学报荣誉。博士生焦琳汇报了“国际治理中的语言:中俄《尼布楚条约》翻译关系考察”,通过考察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翻译关系,发现该条约的翻译和传播既体现民族平等、民族认同,又促进双边关系,认为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一义两表”国家翻译实践模式的又一例证。博士生王子涵就“国家翻译实践之国家在场:“房玄龄现象”考察”展开讨论,深入挖掘翻译史上的“房玄龄现象”,认为其是对国家翻译实践中“国家在场”重要性的深刻揭示,并结合史实对“国家在场”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进行了发掘和建构。博士生张雨主题围绕“列宁翻译实践
  • 21
    2024-08
    【本站讯】满载“新”光,外院相遇。2024年8月18日,来自各地的研究生新生们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许走进了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他们满怀梦想相聚于此,即将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翻开人生的新篇章。迎新工作进行期间,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亲自来到现场指导志愿者工作,与新生及其家长进行亲切交流。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鼓励学生用“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激励自己,努力成为“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高端外语人才”。学院领导的关怀让参与迎新的同学们热情倍增,也让前来报到的新生同学倍感亲切。学院党委副书记戴淑妮走访新生宿舍,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亲切的沟通,关心同学们的入住情况,听取学生诉求,并鼓励大家珍惜时光,不负韶华。研究生新生对老师们的关心表达感谢,表达了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是自己的“心之所向”,将充分利用宝贵的求学时光,砥砺奋进。在学院迎新工作的周密安排下,报到处的志愿者早早就绪,等待着新生的到来。报到材料核查,网络注册确认,信息录入,现场咨询等,全体迎新志愿者全情投入,用细致周到的服务让2024级研究生切实感受到学院的温暖和关怀。烈日灼灼,外院还贴心设置了专门的休息区和饮水区以
  • 20
    2024-08
    【本站讯】第21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AILA 2024)于2024年8月11日至1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此次大会由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主办、马来西亚应用语言学会承办,吸引了全球三千余名学者参加,大会主题为“语言多样性、公平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外国语学院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学校文科重点研究团队负责人杨连瑞教授、陈颖教授、王智红副教授、博士李旎(线上参会)、在读博士陆琪一行五人应邀出席了此次盛会并宣读论文,论文题目分别为:“Linguistic complexity development in the writings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语言复杂度发展研究)”,“The ho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L2 collocations for Chinese EFL learners: Evidence from a self-paced reading task (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二语搭配的整体
  • 16
    2024-08
    【本站讯】近日,2024年度中国外文局“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协调机制”课题招标结果公布,此次课题招标竞争激烈,立项总数分别为15个和11个。学院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任东升教授主持申报的“翻译中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效果研究”和高玉霞博士主持申报的“智库涉华政治话语英译中国形象研究”等两项课题获得立项。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自2023年12月成立以来,认真弘扬学校和学院以科学研究服务国家发展的精神,聚焦国家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需求,产出了多项高水平学术成果。2024年6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青岛市社科联社科研究智库培育基地。此次获批的两项招标课题是国家翻译研究团队在深耕国家翻译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国家翻译理论应用和前沿研究的积极探索,也是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后产出的可喜成果。此外,高玉霞博士作为中心骨干还获得2024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计划B档资助(资助编号GZB20240698)。通讯员:焦琳审定:任东升
  • 04
    2024-08
    【本站讯】8月2日,在学校建校100周年之际,外国语学院1998级日语专业张楠、杜友平等校友代表返校,为学院捐资设立学生发展基金,献礼百年校庆。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日语系教师代表与校友亲切会谈。许玲玲代表学院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的校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她指出,母校的发展离不开各位校友的支持和助力,感谢日语系校友的慷慨捐赠,希望持续加强与校友的交流与互动,使广大校友成为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勠力同心推动学院事业再上新台阶。与会校友表达了对母校的真挚感情,并分别介绍了个人发展情况,表示要积极回馈母校,捐资设立学生发展基金支持学院人才培养和日语系建设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母校百年校庆。日语系教师代表李庆祥、修德健、王光民围绕日语系的专业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拓展就业市场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分别交流发言,并就学生发展基金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与在座的校友代表作深入探讨。 参会教师与校友们一方面重温往日情谊,一方面对捐资更好落地提出具体方案和举措。大家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切实为
  • 17
    2024-07
    【本站讯】2024年7月17日上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暑期工作会议顺利举行,会议主题为“‘政产学研’探索”。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高玉霞博士主持。学院教师及博士、硕士共二十余人参加。任东升教授介绍了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的设立过程和宗旨,指出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作为一个科研的平台、培养人才的平台、服务国家的平台,应乘势而为。高玉霞博士就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三年工作规划(2024-2027)做了详细介绍,规划涉及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的中心组织架构、研究方向、六个协同、五年规划以及三年内的预期成果。范欣骏硕士就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logo的内涵做了详细解读,指出logo蕴含着家国属性,象征着国家翻译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彰显研究的独属色彩。焦琳博士解读了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的协作关系图。协作关系图中分为导师、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四个层级,其中导师与博士后进行合作,导师为博士生和硕士生提供指导,博士后和博士生也会为硕士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发。周忠良博士介绍了国家翻译学应用研究议题,提出国家翻译学应用研究十题,并解读了广外项目“面向大语言模型应用的国家翻译实践能力建设路径研究”与外文局项目
  • 14
    2024-07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邱靖茹博士和彭玉乐博士利用同盟者脚本句法启动实验,研究了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句法表征,发表在《现代外语》(学校认定的外语类B级期刊)2024年第1期上的成果“书面语句子产出中英语二语双宾结构的句法表征”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24年第7期全文转载。二语句法表征转化为语言的言语产出过程涉及概念生成、语法编码、发音或书写等多个加工阶段,语法功能和位置编码决定了言语产出的特定句法结构和具体词汇内容。前人主要通过句法启动(syntactic priming)范式展开相关研究。句法启动指已加工的前一个句法结构对当前相同句法结构的产出起到促进作用。句法启动效应源自启动句和目标句之间抽象的结构属性,主要体现在句法结构选择和句子产出潜伏期两个指标上。前者指对特定句法结构的选择,后者为自概念生成至句子产出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反映言语产出前的加工过程。二者的综合分析可为研究者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的言语产出过程。为此,该研究以不同学习阶段的中国英语二语者为研究对象,以双宾句和介宾句为实验材料,以句法结构选择和句子产出潜伏期为数据指标,通过同盟者脚本句法启动实验,研究书面语句子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