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2024-08
    【本站讯】第21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AILA 2024)于2024年8月11日至1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此次大会由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主办、马来西亚应用语言学会承办,吸引了全球三千余名学者参加,大会主题为“语言多样性、公平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外国语学院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学校文科重点研究团队负责人杨连瑞教授、陈颖教授、王智红副教授、博士李旎(线上参会)、在读博士陆琪一行五人应邀出席了此次盛会并宣读论文,论文题目分别为:“Linguistic complexity development in the writings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语言复杂度发展研究)”,“The ho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L2 collocations for Chinese EFL learners: Evidence from a self-paced reading task (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二语搭配的整体
  • 16
    2024-08
    【本站讯】近日,2024年度中国外文局“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协调机制”课题招标结果公布,此次课题招标竞争激烈,立项总数分别为15个和11个。学院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任东升教授主持申报的“翻译中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效果研究”和高玉霞博士主持申报的“智库涉华政治话语英译中国形象研究”等两项课题获得立项。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自2023年12月成立以来,认真弘扬学校和学院以科学研究服务国家发展的精神,聚焦国家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需求,产出了多项高水平学术成果。2024年6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青岛市社科联社科研究智库培育基地。此次获批的两项招标课题是国家翻译研究团队在深耕国家翻译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国家翻译理论应用和前沿研究的积极探索,也是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后产出的可喜成果。此外,高玉霞博士作为中心骨干还获得2024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计划B档资助(资助编号GZB20240698)。通讯员:焦琳审定:任东升
  • 04
    2024-08
    【本站讯】8月2日,在学校建校100周年之际,外国语学院1998级日语专业张楠、杜友平等校友代表返校,为学院捐资设立学生发展基金,献礼百年校庆。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日语系教师代表与校友亲切会谈。许玲玲代表学院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的校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她指出,母校的发展离不开各位校友的支持和助力,感谢日语系校友的慷慨捐赠,希望持续加强与校友的交流与互动,使广大校友成为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勠力同心推动学院事业再上新台阶。与会校友表达了对母校的真挚感情,并分别介绍了个人发展情况,表示要积极回馈母校,捐资设立学生发展基金支持学院人才培养和日语系建设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母校百年校庆。日语系教师代表李庆祥、修德健、王光民围绕日语系的专业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拓展就业市场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分别交流发言,并就学生发展基金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与在座的校友代表作深入探讨。 参会教师与校友们一方面重温往日情谊,一方面对捐资更好落地提出具体方案和举措。大家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切实为
  • 17
    2024-07
    【本站讯】2024年7月17日上午,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暑期工作会议顺利举行,会议主题为“‘政产学研’探索”。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高玉霞博士主持。学院教师及博士、硕士共二十余人参加。任东升教授介绍了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的设立过程和宗旨,指出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作为一个科研的平台、培养人才的平台、服务国家的平台,应乘势而为。高玉霞博士就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三年工作规划(2024-2027)做了详细介绍,规划涉及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的中心组织架构、研究方向、六个协同、五年规划以及三年内的预期成果。范欣骏硕士就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logo的内涵做了详细解读,指出logo蕴含着家国属性,象征着国家翻译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彰显研究的独属色彩。焦琳博士解读了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的协作关系图。协作关系图中分为导师、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四个层级,其中导师与博士后进行合作,导师为博士生和硕士生提供指导,博士后和博士生也会为硕士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发。周忠良博士介绍了国家翻译学应用研究议题,提出国家翻译学应用研究十题,并解读了广外项目“面向大语言模型应用的国家翻译实践能力建设路径研究”与外文局项目
  • 14
    2024-07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邱靖茹博士和彭玉乐博士利用同盟者脚本句法启动实验,研究了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句法表征,发表在《现代外语》(学校认定的外语类B级期刊)2024年第1期上的成果“书面语句子产出中英语二语双宾结构的句法表征”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24年第7期全文转载。二语句法表征转化为语言的言语产出过程涉及概念生成、语法编码、发音或书写等多个加工阶段,语法功能和位置编码决定了言语产出的特定句法结构和具体词汇内容。前人主要通过句法启动(syntactic priming)范式展开相关研究。句法启动指已加工的前一个句法结构对当前相同句法结构的产出起到促进作用。句法启动效应源自启动句和目标句之间抽象的结构属性,主要体现在句法结构选择和句子产出潜伏期两个指标上。前者指对特定句法结构的选择,后者为自概念生成至句子产出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反映言语产出前的加工过程。二者的综合分析可为研究者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的言语产出过程。为此,该研究以不同学习阶段的中国英语二语者为研究对象,以双宾句和介宾句为实验材料,以句法结构选择和句子产出潜伏期为数据指标,通过同盟者脚本句法启动实验,研究书面语句子产出
  • 04
    2024-07
    【本站讯】7月1日上午,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一行赴校友企业上海锦天城(青岛)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开展走访调研。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会涉外人才分会会长、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涉外律师领军人才、1988级英语专业校友张毅热情接待了一行人并进行座谈交流。许玲玲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发展沿革、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等情况,重点围绕新形势下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等进行了交流。许玲玲表示涉外人才分会不仅给从事涉外工作的校友们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给外国语学院开展语言服务实践、校企合作育人等提供了机会与舞台;学院期待与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和涉外人才分会在涉外人才培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拓展就业市场等方面寻找更多契合点,增强互联互动,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寻求深层次的共赢发展。张毅校友介绍了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历程、运营情况、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等情况。他回忆了在海大的学习经历,对母校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同时也寄语学弟学妹们要锤炼专业本领,努力成长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他表示,值此母校百年校庆之
  • 27
    2024-06
    【本站讯】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和学校建校10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战略部署,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外国语学院隆重举行2023年度党内先进表彰大会暨2024届毕业生党员教育大会。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党政领导班子、各党支部书记、师生党员代表和2024届毕业生党员参加。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道平主持。
  • 24
    2024-06
    【本站讯】2024年6月21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傅敬民教授应邀来学院作题为“应用翻译研究:内涵与路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贺爱军教授主持,任东升、徐德荣、栾雪梅等老师和硕博士研究生5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内容涵盖应用翻译研究的发生与发展、研究主题和理论体系、应用翻译的研究范畴和研究视角等。首先,傅教授追溯了应用翻译的发生与发展。他认为应用翻译其实古已有之,如早期的宗教翻译、社科翻译、文献翻译等均属于应用翻译范畴。19世纪末,中国翻译研究转向了文学翻译,应用翻译被淹没在文学翻译中。及至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需要,应用翻译研究焕发生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立了全国性的专门学会,涌现出了奠基性的学者,并构建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显性的研究范式。其次,傅教授和大家分享了应用翻译的研究主题和理论体系。应用翻译研究包括四大主题——应用翻译文本研究、理论应用性研究、应用型翻译问题研究、应用翻译研究的元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傅教授介绍了方梦之教授的“宏观-中观-微观-特殊研究”应用翻译理论体系,并倡导从理论、历史、批评等方面建构应用翻译理论体系。再次,傅教授讲授了应用翻译的研究范畴
  • 24
    2024-06
    【本站讯】近日获悉,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名单,学院3支团队入选。2023年学院成立了12支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各团队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学院将继续支持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盘活现有科研资源,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同时,鼓励各团队发挥特色优势,推出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努力申报更高层次人才团队,推动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高质量发展。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发挥团队优势,深入开展联合攻关,努力推出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创新成果。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序号团队名称申报课题名称团队学术带头人1儿童文学翻译研究青年人才团队儿童文学翻译的跨学科研究徐德荣2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青年人才团队国际通用语视域下二语语用能力发展多维研究与科学评价陈 颖3双语认知实证研究创新团队英汉双语转换的认知及应用研究郎玥通讯员:杜东升审 定:陈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