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2018-12
    【本站讯】12月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百川讲坛第六讲在学院N217举办,讲坛邀请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博士、《外语研究》副主编杨淑华老师作题为《翻译西方浪漫主义》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徐德荣副教授主持,任东升教授、部分青年博士、研究生以及学院其他师生共同参加。讲座伊始,杨淑华老师讲述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定义和内涵,介绍了西方浪漫主义的早期译介活动,包括梁启超、林纾、苏曼殊、鲁迅、胡适、郭沫若等译介活动的主力译者,以及译介的主要作品和作家。之后,杨淑华老师通过阐述西方浪漫主义清末民初时期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回答了为何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了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在精神内涵和创作风格上的关联以及与中国传统浪漫主义的关系等问题。最后,杨淑华老师总结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并与在座师生就讲座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讲座结束后,杨淑华老师向在座师生分享了期刊《外语研究》用稿的基本考虑,包括《外语研究》的投稿须知、学术定位、体例规范、选题与论述的注意事项等,并与在座师生共同讨论了目前翻译学研究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通过本次讲座,在座师生不仅了解到
  • 26
    2018-11
    【本站讯】2018年6月24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对外友好协会、日本国山口银行株式会社主办,山口银行青岛分行、青岛国际交流中心承办的第17届“山口银行杯”日语演讲比赛在青岛世园寒轩酒店举行。来自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12所驻青高校的38位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比赛分为大学生高年级组和低年级组,高年级组采取即兴演讲的形式,低年级组采取命题演讲和自由问答的形式。经过激烈角逐,我校2014级日语专业李佳琦和刘书缘两位同学分别取得大学生高年级组第一名和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低年级组2016级日语专业鲁浩楠和刘今两位选手同样表现出色,以团体第一名的傲人战绩顺利进入团体决赛。2018年11月17日,第17届“山口银行杯”日语演讲比赛大学生团体组决赛暨颁奖仪式在青岛市府新大厦会议中心举行。外国语学院2016级日语专业刘今、张凯明两位选手发挥稳定,经过命题演讲、现场提问和知识问答三个环节的激烈竞争,以遥遥领先的总成绩斩获团体组第一名的桂冠。“山口银行杯”日语演讲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旨在增进中日友谊,培养和选拔日语人才,是目前青岛地区影响最大、参赛高校和人数最多的日语演讲比赛。我校选手在强手如云的赛场上的出色表
  • 26
    2018-11
    2018年11月24日至25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年会在南京工业大学召开,我院德语系王京平教授和齐冬冬副主任参加了年会,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德语慕课——自主学习新模式探索”的专题报告。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数字化时代的德语教学:在线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来自全国109所高校的德语专业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参加了会议,围绕大会议题进行了讨论。在会上,王京平教授和齐冬冬博士向大家介绍了慕课的特点、优势、制作及慕课教学的实施方法,汇报了探索慕课与面授课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做法和认识,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由王京平教授牵头建设的“德语语言学导论”慕课是我国高校德语届的第一门慕课,也是我院建设的第一门慕课,是德语专业综合改革的重点建设项目。该慕课始建于2017年9月,团队成员有齐冬冬博士和高磊老师。经过一年的建设,慕课于2018年9月正式在智慧树平台上线,11月也由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推出。课程上线后,德语系开始实践慕课与面授课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育理念。与会代表对我院在慕课建设上的投入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
  • 23
    2018-11
    【本站讯】11月17日上午,由大韩民国驻青岛总领事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1世宗学堂共同主办的2018年山东省大学生韩国语话剧大赛在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乐海堂拉开帷幕。大韩民国驻青岛总领事朴镇雄,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吴强明,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杨连瑞院长出席开幕式。吴强明校长助理在讲话中指出,学校高度重视朝鲜语学科的发展,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学校成立韩国研究中心,先后引进了“世宗学堂”和“海外韩国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去年又成功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与韩国首尔大学、高丽大学等多所科教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多项具有丰硕成果的合作项目。作为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中韩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人文交流源远流长。2018年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山东省作为中韩交流的桥头堡,在促进两国友好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朴镇雄总领事表示,中韩两国是相互依存的好邻居,也是共同发展的重要伙伴,在过去几千年的友好交流历史中,多种文化相互融合,人员、文化交流不断发展。引领未来中韩两国交流与合作最重
  • 16
    2018-11
    11月10日至11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分委员会和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大学生德语辩论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2015级学生沙绿荫、胡嘉烨同学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参赛,最终从48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胡嘉烨同学个人荣获大赛唯一的“最佳女辩手”称号。该赛事通过辩论的形式,检验选手在辩论中的思辨力与表达力,对德语语音语调和修辞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参赛队伍的团队精神与整体仪态进行考量。中国海洋大学两位参赛选手在外籍教师GunnarKlatt的指导以及陪练同学的配合下,在赛前为辩论赛作了充分准备,在比赛中较好地发挥出了专业水平。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大学生辩论赛每年由不同高校承办,是全国高校德语教育界水平最高、最具权威的国家级赛事。今年有来自48所设有德语专业的高校派代表队参赛,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5所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专业外语院校多所。中国海洋大学德语专业2016年开始进行专业综合改革,以“培养一流的本科生”为建设目标,多措并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提
  • 09
    2018-11
    【本站讯】2018年11月6日下午,BrighamYoungUniversity(BYU)项目中国区负责AlanMalan和KimMalan一行访问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慧敏、院长助理姜春洁、英语系副主任李旭奎、大外部副主任李修江及国际处相关负责的老师接待了来访客人,双方就BYU对我校英语外教的推荐及派送工作进行了会谈。姜春洁首先对AlanMalan和KimMalan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对BYU项目在过去几年里选派高质量的外教来海大任教表示赞赏,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并希望BYU能选派更多更好的外教来海大任教。AlanMalan和KimMalan对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对BYU项目及外教派送体系作了简要介绍,阐述了BYU项目在中国高校的合作情况及面临的挑战,感谢海大对BYU项目的支持和对BYU教师的帮助关怀,并表示将继续选派高质量的外教来海大工作,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国际化交流与外事合作。会议由李修江主持,英语系、大外部相关负责外事事务的老师参与了讨论。(通讯员:潘亚威)
  • 09
    2018-11
    【本站讯】10月26日晚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翻译研究会理事、广东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蓝红军在外国语学院N217作了题为《MTI学位论文写作——理念、问题与方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讲座伊始,蓝红军教授介绍了MTI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指出了MTI的专业教育性质以及实践型、应用性,与业界和职场联系紧密的特点。随后,蓝教授分析了翻译的社会转型和变化:翻译主体经历了从精英到大众的变化;翻译的目的经历了从精神启蒙传播到科技文化交流的变化;翻译工作方式经历了从个体作品生产到服务产品生产的变化;翻译工具经历了由传统纸币词词典到现代信息工具的变化。蓝教授提到,翻译教育体系的建构分为基础型、学术型和专业型三种类型,翻译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新时代翻译内容的复杂性、高质量要求、多语言处理、产品及时交付也对新时代的译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 07
    2018-11
    【本站讯】11月5日上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荣休教授、应用语言学知名专家RoyLyster教授应邀在外国语学院N513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内容依托式语言教学模式的研究视角概览”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张文忠教授主持。除我院师生参加外,讲座还吸引了来自青岛其他高校的师生前来。讲座伊始,Lyster教授结合外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明晰了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实施内容依托式语言教学(Content-BasedLanguageTeaching,CBLT)的必要性,并简要介绍了CBLT的种类和范式,包括内容教学法(CBI)、内容与语言融合式教学法(CLIL)、以英语为媒介的教学法(EMI)、浸入式教学(EMI)以及双语教学法等。随后,Lyster教授详细阐释了CBLT相比传统语言教学法的优势,并以其中较为典型的EMI为例,展示了CBLT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教学效果以及评价。最后,通过现实的具体案例,Lyster教授简要评述了CBLT存在的问题。目前的CBLT普遍存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内容与语言分离的情况。事实上CBLT并不排斥对语言本身的关注。相反地,其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与内容的融合,
  • 07
    2018-11
    【本站讯】11月2日上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前副校长、科研主任AnnaMauranen教授应邀在外国语学院N513学术报告厅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英语作为通用语(EnglishasLinguaFranca,ELF)时代下的学术写作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教授主持,近百名师生聆听了本场报告。Mauranen教授指出,如众多英语地域性非标准变体一样,英语通用语表现出与标准变体相异的多个特征。然而,目前几乎所有ELF证据均来自口语语料。一些批评者认为,口语容许某些非标准变异的存在,但书面语并非如此。书面语要求语言规范与准确来传递信息和思想。这种传统观念反映了人们对书面语所持的保守态度。这种保守态度也体现在ELF语言规范中,即书面语所获得的纠正性建议远多于口语。借助赫尔辛基大学英语学术通用语书面语语料库,Mauranen教授从宏观-社会、微观-社会和认知三个视角综合考察ELF学术语篇的主要特征,认为学术写作研究重在准确地传递信息,需要综合考察多种因素,片面地集中在对写作规范的探讨上对该领域研究并无益处。报告最后,Mauranen教授与参会者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与探讨,详细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