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2019-10
    【本站讯】10月19日至21日,由教务处和外国语学院协办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修订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于在我校行远楼第五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日语分委员会主任修刚教授主持。 会议围绕贯彻落实新的专业建设指南精神,对新形式下的日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认真细致充分的探讨,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会前与会专家参观了外国语学院和第八教学区树下空间,大家对我校现代化的优质的办学资源和条件给予了高度评价。 日语系主任修德健教授陪同参观并参加了会议。 通讯员:贾腾飞
  • 21
    2019-10
    【本站讯】2019年10月18日上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新生老师受邀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为学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战后东亚政治发展与区域共同体》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姜春洁老师主持,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赵成国、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宋宁而、日语系张小玲、朝鲜语系邓倩等老师与40余名学生共同参加了此次讲座。王新生教授长期从事日本历史与政治、东亚政治等方面的研究。曾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世界知识》、《国际政治研究》、《日本学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平成时代开启后工业化社会》、《历史研究与国际政治学》等论文百余篇。 讲座伊始,王新生教授谈及了作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应具备的学术素养及自己的学术经历。之后,讲座进入正题。首先王新生教授先说明了自己研究此项课题的动因,界定了东亚范围以及阐述了政治发展论的内涵。其次,王教授以各政治发展阶段为中心展开讲座,明确了各政治发展阶段的含义、特点、东亚各国历史发展进程所属的政治发展阶段以及由上阶段到下阶段的动因。最后得出结论东亚各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处于不同的阶段,在政治发展方面也处于不同的阶段。因此东亚共同体的形成需要时间和
  • 21
    2019-10
    【本站讯】中国海洋大学2019年翻译学研究生论坛暨第十届“中国海洋大学—《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颁奖典礼于10月11日-13日举行。本次学术会议由学校研究生院、外国语学院主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会承办。  《英语世界》杂志邢三洲主编,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司显柱教授,全国翻译硕士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韩子满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军教授,弘书阁教育总编辑、《英语世界》前主编魏令查编审,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卞建华教授,青岛科技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李玉良教授,鲁迅文学院特邀高级翻译项目协调人、翻译家黄少政,天津科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振平教授等出席本次会议。  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翻译室主任徐德荣教授主持。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主任邵长江在发言中表示,外国语学院作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学院之一,学科建设及人才水平已经进入了全国前列,本次活动也势必会推动学院学科的发展及影响力。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基本的情况以及外国语学院取得的一系列优异成果,对《英语世界》的专业性表示
  • 21
    2019-10
    唐悦(右三)、韩墨(右二)上台领奖 【本站讯】10月19日至2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分委员会和歌德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大学生德语辩论赛在济南举行。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2016级学生唐悦、韩墨同学代表学校参赛,最终,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并列荣获一等奖(全国四强),创下了学校历年参赛的最佳成绩。唐悦同学还荣获“最具说服力”特别奖项。大赛冠军和亚军分别被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夺得,复旦大学等4所高校获得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获得三等奖。  该赛事是国内德语界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比赛。今年共有来自48所设有德语专业的高校派代表队参赛,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外语外贸类高校。中国海洋大学两位参赛选手在外籍教师Gunnar Klatt和Julian Kothen的指导以及陪练同学的配合下,赛前充分准备,赛中稳定发挥,最终挺进四强,获得一等奖。  中国海洋大学德语专业2016年开始进行专业综合改革,以“培养一流的本科生”为目标,多措并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16
    2019-10
    【本站讯】2019年10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研究员胡波老师受邀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为学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国际海洋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海权的中期评估》的讲座。讲座由姜春洁老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胡波老师长期从事海洋战略、政策与国际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观察》、《外交评论》、The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出版多部涉海学术专著。 讲座伊始,胡波老师就学术创新简明扼要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现在的大部分论文多是在阐述别人的看法,而鲜有自己的观点。胡波老师认为做学术就是在充分了解先行研究的情况下质疑权威并提出问题。这样既能考验研究者勇气,也能充分考验研究者的能力。之后,进入讲座正题。首先简单介绍了国际海洋政治的三大主题;其次以“海权”为中心展开讲座,阐述了“海权”的概念及“海权”所包含的要素。进而提出了“四大类、12个指标”的海权评估要素,并对中国的中期海权状况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已经提高了自己
  • 14
    2019-10
    9月18日下午,德国特里尔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特里尔大学孔子学院德方院长梁镛教授应我院德语系邀请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师生带来题为“中德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学习”讲座。讲座中,梁镛教授以中德关系引入本次讲座。1978年,梁镛教授出国留学,当时中德交流几乎为零;今天,中国已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已成功联合举办多次庆典活动(如“科学年”、“中德年”等。),两国高校之间合作硕果丰厚,已有一千多项双边协定,双方各设十数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互派留学生。教授介绍了跨文化研究(Intekulturelle Kommunikation)这一学科,阐释了其产生的地点、原因以及其发展过程。教授结合自己的留学和海外生活经历,向到场师生这一学科的必要性。梁镛教授指出:“外语学科的基本任务理应是在中国和西方之间作跨文化意义上的沟通;外语教学必须明确地遵循跨文化的教学原则,把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至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还介绍了跨文化研究学科研究方法的变化:从一开始非黑即白“文化冲突视角“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视角”、“融合与跨学科视角”甚至是“视角反思视角”。在讲座的最后,教授总结:外语
  • 09
    2019-10
    【本站讯】近日,我院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喜获佳绩。青年教师盖飞虹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青年教师尹玮、闫海娟分别获得2019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专项和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专项。 几年来,我院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成果效应逐渐显现。在学校文科处的支持下,学院定期召集有申报意愿的青年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申报预答辩,组织专家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我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学院创造的浓厚学术氛围中、在不断的科研探索过程中受益匪浅。 通讯员:闫海娟
  • 30
    2019-09
    【本站讯】9月28日,由外国语学院主办的日语语言学研究专题研讨会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日语系主任修德健教授主持。 本次研讨会作为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专题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主题围绕语言单位探讨词汇研究和语法研究的关系。会上,日本大阪大学教授石井正彦、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早津惠美子、中国海洋大学特聘人才教授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斋藤伦明、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修德健,分别围绕此次研讨会的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相互进行了交流探讨,之后又围绕主题与参与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在推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汇集该领域的研究人才,以专业为平台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自日本及校内外的教师和学校日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会议。 通讯员:贾腾飞
  • 30
    2019-09
    【本站讯】9月29日上午,香港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海麟教授受邀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学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从世界格局看中日关系及钓鱼岛问题》的讲座。讲座由姜春洁老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郑海麟教授曾在深圳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东洋文库近代史研究室,澳大利亚雪梨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担任教职工作,在中西交通史、国际法、国际关系和两岸问题等方面著作颇丰。 讲座伊始,郑海麟教授说起自己和青岛,和海大的缘分,引出了人文情怀对于做学术的意义,也激励同学们要以严谨考证的态度投身学术。整个讲座在轻松的氛围下进入了主题。郑海麟教授先从1996年日方在钓鱼岛建造灯塔,民间保钓人士的义举出发,指出了当时学术界在这方面的应对不足,因此很有必要从学术上为国分忧,打赢这一场“舆论战争”。郑海麟教授所提出的“海洋体例”在学术界也被认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提出做好学术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是史料考证,其次是法理翔实,最后是有图表佐证。而且,郑教授鼓励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们要重视运用“比较语言考证”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并由此引出了自己从闽南语角度研究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