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
    2022-09
    【本站讯】9月6日下午,2022年度“齐鲁最美教师”颁奖典礼在山东教育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举行。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连瑞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继业出席颁奖典礼,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办公厅、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和各市教育局、有关高校负责同志,获奖教师代表,中央驻鲁媒体、省直新闻报业记者等参加典礼。杨连瑞教授扎根讲台42年,从偏远中学到重点大学,一直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誓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指导硕士、博士200余人,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有“底色”的优秀外语人才。他担任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会长,带领团队开创性探寻中国人外语学习的科学规律,引领学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实现高水平快速发展。“齐鲁最美教师”和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自2016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七届,共有近7万名教师参与,涵盖了从乡村到城镇、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等不同地域、不同教育阶段,共评选出“齐鲁最美教师”71名、“齐鲁最美教师”特别奖1名,“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150名。2022年度“齐鲁最美教师
  • 02
    2022-09
    【本站讯】2022年8月15日-8月30日,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系列国际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举行。课程由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叶子南教授、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澳中艺术与文化研究院韩静教授主讲,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贺爱军教授主持。任东升教授、李力副教授、尹玮副教授等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参加了讲座,听课人数累积达800余人次。叶子南教授长期任教于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具备丰富的翻译实践和较强的理论水平,他就文学翻译中的译者素养、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作了精深的分析与解读,并通过作业讲评对学生的翻译练习给出了具体指导。四场讲座内容丰富,实践与理论并重,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翻译能力。第一讲围绕译者的自由和自律展开,叶子南教授指出文学翻译总是在走钢丝,自律应当占据主导地位。第二讲和第四讲中,叶子南教授针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练习提出具体建议。第三讲从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译文出发,叶子南教授带领学生们深入领悟译者的自由与自律。韩静教授是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知名的字幕翻译专家,从事字幕翻译近30年,翻译了包括《色·戒》《卧虎藏龙》《我不是潘金莲》《英雄》
  • 29
    2022-08
    【本站讯】8月25日,外国语学院“学术研究与职业成长恳谈会”于学院N217举办。会议邀请《外国文学》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金莉教授与外国文学团队教师、翻译学团队教师、青年教师和博士生代表研讨交流。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教授主持会议。会上,金莉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生活体会就青年教师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诚挚中肯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她鼓励大家多听讲座、多参加会议、多发表论文,让学术成为自己长久的兴趣和追求。会议最后,杨连瑞院长回顾了恳谈会的主要内容,并代表学院表达了对金莉教授的感谢。通讯员 :辛彩娜
  • 26
    2022-08
    【本站讯】2022年8月24日,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周长银教授围绕“外语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这一经典问题,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徐德荣教授主持,任东升教授、贺爱军教授、李力副教授等外院百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讲座伊始,周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与体会,向在场听众介绍了论文写作的具体方法。周教授认为,论文写作“功夫在诗外”,研究者应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增强理论积淀。在具体的论文写作上,周教授认为,摘要在一篇文章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高度浓缩全文的精华,且有效呈现论文的全部信息,包括背景介绍、现有研究的问题、新的解决途径、结论以及重要意义。继而,周教授结合自己的项目申报经历及评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从选题和论证两方面向在场教师分享了项目申报的技巧与方法。在项目选题上,周教授认为,选题要紧扣选题指南、立足理论前沿且具有时代特色和一定学科意义。在选题论证上,周教授指出,创新之处是整个课题的亮点,其中理论创新最具核心竞争力,但如果无法实现理论创新,也可以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适用对象上创新。讲座最后,周教授结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的投稿要求和自
  • 11
    2022-07
    【本站讯】2022年7月9日至10日,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主办,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世纪先风”学术会议——“翻译跨学科研究高层论坛”顺利举行。来自国内外6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近200人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通过腾讯会议线上观看人数达2000余人次。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贺爱军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教授代表会议承办方致辞,热忱欢迎与会专家和代表,并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情况,尤其是翻译学科的建设情况,学院已经形成国家翻译政策、国家翻译学、翻译地理学、儿童文学翻译等多个研究方向,并取得了跨学科翻译研究的标志成果。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副处长席静代表主办方致辞,她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对本次会议的举办给予充分肯定与支持,指出翻译跨学科研究不仅对接了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也昭示了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与路径,特色鲜明,意义重大。大会主旨发言就翻译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方法论、具体路径等论题展开深入研讨。在当今中国国际传播需求与学科建设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翻译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尤为突出。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先生提出对外翻译与国际
  • 07
    2022-07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外老教授的回信中对外语学科的发展寄予殷切期望。进入新时代,外语学科应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7月7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在“教改风采”板块以“创新学科育人模式 培养高端外语人才”为题对我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报道。现全文转发如下:为了解决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的教育理念泛化、学科与专业融合度不高、人才培养中的关键要素协同难等问题,培养高端外语人才,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9年启动协同育人模式探索,率先提出外语学科人才培养由“工具性”向“人文性”和“科学性”转变的发展理念,入外语学科主流,显校本特色。经过十余年的创新实践,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德语5个本科专业均进入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名单,实现一流专业全覆盖;先后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50余项荣誉。坚持价值引领,构建外语课程思政体系全面
  • 20
    2022-06
    【本站讯】6月16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崂山校区体育馆举行。3名博士研究生、157名硕士研究生、208名本科生在学校、学院老师的期望与嘱托中,走出校园,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剑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院长杨连瑞及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出席典礼和仪式。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毕业典礼,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道平主持授位仪式。下午2时,毕业典礼在庄重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副院长任东升宣读《关于表彰2022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副院长滕梅宣读《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关于2022年春季学期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的决定》。陈世法副院长主持毕业典礼任东升副院长宣读决定滕梅副院长宣读决定在热烈的掌声中,院长杨连瑞作题为《青春正当时,一起向未来》的致辞,他说到,正是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命运共同体和学术共同体,推动了学院学科和专业飞速发展,现在为止,学院5个本科专业均已100%入选国家(英语、朝鲜语、日语)和省(法语、德语)一流专业。他向即将步入人生新阶段的毕业生们分享3点思考。一是希望大家把优秀变成一生的习惯,面
  • 15
    2022-06
    【本站讯】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2〕14号),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语专业、德语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院国家级一流专业数量达到3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德语等五个本科专业全部进入高层次专业建设名单,实现了一流专业100%全覆盖。建设等级专业入选时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2019朝鲜语2020日语2021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语2021德语2021国语学院一直将专业建设作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首要任务,并且将培养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高级外语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下一步,外国语学院将以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发挥外国语言一级学科博士点优势,贯彻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讯员:段雪淼
  • 26
    2022-05
    【本站讯】近日,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正式公布了2022年度国际韩国学科研项目立项名单,由中国海洋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申报的“作为研究方法的东亚,作为实践课题的韩国学:中国韩国学核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推广”,经全球众多高校的激烈竞争,成功获批海外韩国学重大项目“SIKS(Strategic Research in Korean Studies)”。这是我校连续第三次获得该项目资助,也是韩国教育部自2006年启动该项目以来首批次第三阶段资助,体现了对我中心该项领域工作的高度认可。此次第三阶段研究期限为5年,资助总额为7.25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00万元。至此,韩国研究中心通过SIKS项目三个阶段共获批研究资助18.55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044万元,是学校文科海外重大科研项目领域的标志性成果。SIKS项目是韩国教育部为推动韩国以外地区韩国学教育、科研的高质量发展而策划的国家级全球招标项目,每年从全世界范围内遴选在韩国学教研方面根基扎实、表现优异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资助,是世界韩国学学界影响最重大的项目之一。该项目自2006年启动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