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
    2023-06
    【本站讯】2023年6月1日下午,四川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冯亚琳教授应邀访问海大,为海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文学与文化记忆的交会——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讲座。冯亚琳教授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哲学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主任、《文学之路》杂志责任主编、王佐良高研院特聘研究员,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多项,其专著《德语文学中的文化记忆与民族价值观》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海洋大学德语系系主任杨帆老师担任了此次讲座的主持,外国语学院多个专业师生积极参与,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本次讲座围绕理论阐释展开,具有强学术性、高信息性等特点。冯教授首先介绍了记忆理论的研究谱系,梳理了哈布瓦赫、瓦尔堡及阿斯曼夫妇等人的重要学术思想,诠释了“文化”、“交往记忆”和“文化记忆”等相关概念,并阐明了文化记忆的六大特征,即认同具体性或群体关联性、重构性、成型性、组织性、约束性、观照性等
  • 02
    2023-06
    【本站讯】2023年5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荣休教授、国际政治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连玉如教授作了题为“我的学术生涯与中德关系研究”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杨帆主持。本场讲座在腾讯会议线上召开,吸引参会师生百余人。本次讲座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连玉如教授从德国情结开启,介绍了“大学迷”圆了“大学梦”,从“语言生”转为“专业生”的经历。连玉如教授从小学三年级便开始接触德语,虽然面临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但她对德语的喜爱和学习从未放弃过。她于1977年参加高考,就读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但同时她尤其对德国历史以及国际关系感兴趣。连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她感触比较深的四个字——兴趣、坚持,希望青年学子笃定心志,不忘初心。唤起连教授教师情结的两件标志性的重要事件分别是亲眼见证了“柏林墙”的开放以及博士毕业后重返北大讲坛。“德国情结使我负笈海外一去十载,教师情结使我重返讲台扎根北大。”这是连教授对于学术生涯的总结。在讲座第二部分,连玉如教授首先阐述两个与德国研究有关的话题:德国的崛起和“德国的欧洲”与“欧洲的德国”问题。然后她从中德“天然盟友
  • 22
    2023-05
    【本站讯】2023年5月21日上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胡翠娥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儒家人文主义与世界主义的互鉴——《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与美国的超验主义运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贺爱军教授主持。本场讲座在外国语学院208室举办,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积极参与聆听。讲座伊始,胡翠娥教授着重介绍了《中国哲学家孔夫子》(简称《孔夫子》)及其版本,指出孔子思想对当今政治、伦理道德和人生哲学具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胡翠娥教授以研究问题为导向,将讲座内容分为五大部分。在第一部分,胡翠娥教授分析了早期美国同英国之间思想文化交流密切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详细介绍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北美报纸刊登的英文《孔子的道德》和纽约版《凤凰:古书珍宝录》的内容,清晰地梳理出《孔夫子》漂洋过海进入美国的路径及文本衍变历程。在第二部分,胡翠娥教授考察了爱默生与《日晷》上的“孔子名言录”,她回顾了美国超验主义运动及其特点,并立足于文本分析,考证了《日晷》上二十一条“孔子名言录”与《孔子的道德》之间的关系。接着,胡翠娥教授在第三部分强调梭罗是在儒家思想中发现了
  • 21
    2023-05
    【本站讯】2023年5月20日上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蓝红军教授在外国语学院208室为外院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语言、文化、翻译——文化走出去与中国形象建构”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徐德荣教授主持讲座,任东升教授、王凯老师等学院3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蓝红军教授从语言、文化与翻译三个角度阐述了文化走出去与中国形象构建的必要性及原则。讲座伊始,蓝红军教授以过去及现在西方对“中国龙”形象的误解为例,论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加以具体的翻译实例,说明中国文化走出去依然任重道远,而翻译是文化走出去与中国形象建构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次,蓝红军教授从翻译之本质与翻译之功用入手,指出翻译促进跨文化交流,是中华文化久盛不衰的原因,翻译服务民族复兴,其功莫大焉;并再次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论述对外翻译中存在不懂西方受众,不懂中国文化,不分内外、不讲策略、不看立场等问题。最后,蓝红军教授指出,中国形象建构需要注意话语体系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冲突与文化认知的鸿沟,并辅以二十大报告等文本中的翻译实例,为参会师生总结做好对外翻译传播工作的原则与方法。讲座最后,徐德荣教授作总结发言,
  • 20
    2023-05
    【本站讯】2023年5月19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华文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217会议室作了题为“翻译的思想力”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学院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共同参加。刘华文教授从“知识就是力量”的英译和福柯《知识考古学》谈起,指出翻译中原文和译文所具有的“思想差”,并提出应该通过翻译发展中国的思想。随后刘华文教授从客体的对象化或意象化、意象的事件化、故事的叙事化和概念的构述化四个方面探讨翻译中原文思想力的再现问题。在客体的对象化或意象化部分中,刘教授比较了汉学家安乐哲和杜维明对“诚”的英译,认为两种翻译方式分别体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之后以杜甫《兵车行》一诗的翻译为例,分析了不同译者在处理意象时的不同做法。在故事的叙事化层面,提出了四种叙事化的方法,并以葛浩文等译者的译文为例加以具体阐明。最后,刘教授提出文字考古等进行概念构述化的方式。在问答环节,师生与刘华文教授就讲座内容及相关话题展开了交流,刘华文教授也详细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讲座最后环节,任东升教授全面总结了讲座内容,对刘华文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该讲座令师生们对中国哲学概念的内涵及其英译
  • 17
    2023-05
    【本站讯】2023年5月16日,在顾彬教授的讲座《译本属于谁》结束后,举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关于译本归属问题的学术对谈。本次对谈由德语系系主任杨帆主持,邀请了德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顾彬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任东升教授(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知名学者),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徐德荣教授(儿童文学研究知名学者),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第三编辑室主任邵成军老师,中国海洋大学德语系王京平教授(中国译协资深翻译家、中国海洋大学翻译教学研究知名学者)作为对谈嘉宾。对谈开始时,杨帆老师对参与对谈的嘉宾进行简单介绍并表示热烈欢迎,尤其对顾彬老师四十年来为中国文学作品在德语国家的译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参与对谈的嘉宾或结合自身研究阐述理论层面的认识,或从自身实践出发讲述译者或编辑遭遇的尴尬及由此引发的思考,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怎样的翻译标准。参与对谈的还包括外语学院的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硕士生,大家对嘉宾的对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个对谈围绕着以下四个维度展开:原作到译作的意义旅行,译者的尴尬,出版社的“身不由己”,翻译教学者责任的思考。整个对谈过程充分体现了学术自由的大学理念,各个
  • 17
    2023-05
    【本站讯】2023年5月15日,著名学者、翻译家、作家,欧洲汉学家的代表,全球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顾彬教授访问海大,分别于5月15日和16日为师生呈现了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顾彬先生系德国波恩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汕头大学讲席教授,2012-2016年任中国海洋大学德语系首任系主任,对海大怀有深厚感情,讲座中顾彬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阐述了自己对于翻译的独特见解,其新颖视角给师生带来颇多启发。5月15日,讲座的题目为《翻译与理解——为什么搞翻译是搞哲学》,顾彬教授结合德国的哲学传统,阐述了德国翻译研究的变迁历程,提出了从哲学角度审视翻译的全新视角。顾彬教授融合伽达默尔与施莱尔马赫的哲学思想,将翻译视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思考、解释、理解与再建构的过程。讲座中顾彬教授以幽默的语言,对国际汉学界和中国翻译界某些学者围绕着文字转换的翻译批评视角提出了不同见解,认为翻译批评应具备整体观,需要从宏观层面考量译文所传达的意义、价值与情感。最后的提问环节中,与会师生踊跃提问热情参与,就翻译标准、跨文化哲学与翻译的国际视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5月16日,讲座的题目为《译本属于谁》,本场讲座由外
  • 16
    2023-05
    【本站讯】由任东升教授领衔、陈胜男博士、王娟律师、纪海燕一级翻译联合主讲的“涉海法律英语翻译”课程于2018-2021年作为校级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如今已经成为英语翻译硕士生必修课。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让同学们切身体验法律的神圣庄严,感受社会实践的多样性,开拓眼界,5月12日,外国语学院组织2022级涉海法律英语班部分学生走进青岛海事法院,进行主题参观活动。活动当天,在政治部副主任杨丹和法官助理樊羽萌的带领下,主讲教师王娟与21名研究生参观了青岛海事法院青少年海洋法治教育基地,聆听现场讲解,了解中外海洋文明史、海洋法治史及青岛海事法院院史的相关知识,对展厅声、光、电等丰富的互动形式和船舶模型等精美展品赞叹不已。通过参观,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中国海洋法治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也深刻感受到了一代代海法人对于海洋法治事业发展不变的初心。参观途中,在法院干警的热情邀请下,同学们还走进审判庭进行参观,直观感受了法院工作环境,法庭的庄严肃穆引得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在随后的海法课堂交流会上,杨丹对外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青岛海事法院的基本情况。关于外语专业学生的职
  • 15
    2023-05
    【本站讯】2023年5月12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2-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我院王遥教授申报的《魏晋玄学史》获批立项。《魏晋玄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梳理了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佛玄合流等主题,对玄学作了解释学意义上的研究。从政治学、哲学角度介绍了玄学产生的原因、影响及重要人物和主题,展现出魏晋南北朝这一思想争鸣期各种哲学思潮的迷人光彩。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主要资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旨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学校、文科处和学院每年积极组织教师申报,我院已连续第4年获批立项,截止目前共获批9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具体立项名单如下:通讯员:杜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