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2018-09
    9月20上午,受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邀请,德国著名学者Prof.Hans-JürgenLüsebrink在教学区6315以“跨文化与科学认识——格奥尔格福斯特作品中他者文化的翻译、接受和研究”为题,为德语系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德语系主任杨帆、副系主任齐冬冬、王京平教授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此次报告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福斯特的有关信息,包括他的生平和主要著作。第二个部分讲述了跨文化以及翻译等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接下来则以其作品集中分析了所包含的跨文化元素并以跨文化的角度解释了其批判作品的存在意义。Lüsebrink强调首先为了更好地了解福斯特的作品,需要对其福斯特本人进行了解,他是德国自然历史学家、探险家、科学家、民族学家、旅游作家、随笔作家、记者与革命家。在这之中,最令人熟知的身份莫过于旅游作家了,他于1777年在英国出版的《南极和环球旅行记》(英文本)和1778至1780年在柏林出版的《约翰·莱茵霍特·福尔斯特和格奥尔格·福尔斯特的环球旅行记》(德文本)记录了跟随库克船长从好望角到南太平洋探险旅行的经历,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科
  • 25
    2018-09
    【本站讯】9月20日下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博士、中国认知神经语言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言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管理与神经工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用户体验联盟常务理事、薏然阳光/翼石科技创始人、薏然阳光脑研究院院长赵仑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513学术厅举办了题为《自闭症患者的语言病理学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讲座中,赵仑教授首先讲解了病理语言学与认知神经语言学的定义以及研究范畴。他强调,这两项学科的研究意义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儿童。然后,赵教授通过播放关爱自闭症儿童的相关视频,向大家讲解了自闭症者的特征、自闭症的严重性以及中国自闭症儿童的现状。接下来,赵仑教授介绍了用于自闭症患者诊断的EEG和ERPs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技术,并运用大量图示为大家详细讲解自闭症言语功能障碍的神经基础,同时也分析了自闭症患者与正常人在语言加工基本指标方面等的差别。最后,赵仑教授为大家讲解了自闭症儿童的早期筛查,并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自闭症儿童治疗方面的相关经验与方法。赵教授指出,自己的团队正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为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提供帮助。在最
  • 14
    2018-09
    本站讯9月1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2018年秋季学期班主任工作例会在N217举行。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道平主持,外国语学院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参加了会议。王道平首先强调了班主任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详细讲解了请销假、素质测评、评奖评优、困难生认定以及学业警示等多方面的内容。王道平重点强调了请销假制度,要求班主任们一定要及时处理学生的请假申请,关注学生去向,要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建立高效的外出报备机制。同时要求班主任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业困难学生,掌握这些学生的日常情况和思想动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接着,王道平还与在座班主任老师共同学习了心理危机的相关知识,希望班主任们能够关注班内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学生心理危机的排查、识别与干预。同时,王道平还向与会人员讲解了《中国海洋大学学生传染病(散发)应对处置流程》和《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失联事件处置流程》,要求班主任们在面对班内学生出现特殊况时,一定要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处理,积极、正确地应对。会后,班主任们也纷纷表示,一定会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积极配合好学院做好各项工作。本次外国语学院班主任例会的召开
  • 12
    2018-09
    【本站讯】9月7日上午,南京大学大学外语部主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陈桦教授应邀在外国语学院N217做了题为“二语习得研究注意事项”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除我院师生参加外,讲座还吸引了来自青岛其他高校的老师前来参加。讲座伊始,陈教授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对二语习得研究所涉及的研究选题、研究对象选取、研究方法、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等方面进行了逐一分析。在研究选题方面,陈教授认为二语习得研究可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如心理认知视角、听觉视角、语料库视角和教学视角等。在研究对象选取方面,应根据具体研究目的来确定选取方法,要注意所选对象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平衡性别差异等因素。在研究方法方面,依据研究目的可采用多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感知和产出相结合,描述、分析和实验相结合,横向和纵向相结合,以及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结合等。随后,陈教授结合自己二语语音习得的研究专长,以六个不同维度的研究案例具体展示了如何开展二语习得研究,使大家对以上理论分析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和体会。最后,陈教授针对二语习得研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想。首先,选题应立足于研究者的身份定位,紧密结合在
  • 11
    2018-09
    【本站讯】近日,我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教师陈胜男博士基于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研究课题《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涉海课程研究》在N217作了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报告伊始,陈博士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迫切要求提高海洋人才的英语水平,中国海洋大学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洋特色学府,因此建设大学英语涉海课程符合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和我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接下来,陈博士分别从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对策建议几个方面向大家详细讲述了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主要向大家汇报了开设大学英语涉海课程的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情况,并展示了涉海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师生们踊跃发言提问,陈博士逐一耐心解答。本次报告不仅与学院师生分享了陈博士的研究成果,也拓展了大家的研究思路,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讯员:陈胜男
  • 10
    2018-09
    【本站讯】2018年9月8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外院N217会议室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大讨论(下简称“大讨论”)启动会,外国语学院党政联席会成员、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参加本次启动会。滕梅副院长首先向大家宣读本次大讨论的指导思想和研讨目标,强调外国语学院的大讨论将结合学校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及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反馈意见,根据外国语学院办学定位,以“教育教学大讨论”为主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目标,进一步研究审核评估反馈的意见;从本科教育教学的现状出发,整理学院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优秀案例,讨论学院如何更好地发挥本科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参与者、推动者与受益者,提高教师教学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形成优良的“重教学,重教学研究”的氛围。紧接着,大会宣布成立本科教育教学大讨论工作委员会,与会人员就委员会成员组成、大讨论实施细则进行讨论。会议现场还发放了近五年来入校的青年教师课表与外教课表,除各系组织听课外,班子成员或教学督导委员会将组织集体听课、集体讨论,旨在帮助参与课程评估的教师提高授课水平、发现优秀教学人才、帮助教学有问题同事。在教学督导活动中,应
  • 07
    2018-09
    【本站讯】9月4日下午,由文科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海大人文讲坛第五十三讲第二专题讲座在外国语学院N513举行。全国政协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杂志主编、《大中华文库》副总编黄友义做了题为《新时代翻译的新挑战、新作为》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讲座中,黄友义教授结合个人翻译实践,以鲜活的案例和独到的见解说明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翻译行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中译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强调,翻译不再是单纯的学术活动,中国的国际位置、时代特点使得翻译成为了建立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媒介。翻译将助力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建设走多远,语言服务任务就有多重,翻译界提供的语言服务能力有多强,“一带一路”就能走多远。黄友义教授讲到,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一要扎实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既要掌握好所学外语,又要加强对母语的学习;二要不断积累知识,翻译水平的提高贵在对各个学科知识的不断积累,要把握好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谁来说等关键
  • 04
    2018-09
    【本站讯】2018年9月3日晚,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智库)郑春荣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217举办题为《世界格局大调整背景下的中德、中欧关系》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的各语系教师、学生共同聆听了讲座。首先,郑教授详细介绍了默克尔执政以来中德关系的演变与中欧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自中德建交以来,尽管有过曲折、风波,但中德关系总体发展较好,并于2014年升级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郑教授紧接着深入分享了目前国内对于“全方位”的几种解读。此外,郑教授详细讲解了默克尔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向大家介绍了德国外交布局中中国所处的地位。接下来,郑教授聚焦中德关系、中欧关系、欧美关系以及俄德关系,分析了世界格局发生的大调整。他指出,当前新兴国家要求改革国际秩序中不合理的部分,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则是在世界权力转移过程中,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产生摩擦的表现。对贸易主国的德国而言,贸易摩擦不仅会给德国带来利益损失,同时意味着全球自由贸易秩序受到威胁。最后,郑教授分析了中德、中欧关系的新形势。通过郑教授的讲述,同学们了解了当前我国对于中德关系的期许:中德两国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
  • 04
    2018-09
    【本站讯】9月3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文学研究院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查明建教授在外国语学院N217作了题为《翻译研究的比较文学方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讲座伊始,查教授介绍了翻译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即翻译是比较文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而译作是直接影响源。比较文学研究关注的是特定译入语语境中的翻译文学的发生、生产、传播和接受,以及由此构建起的文学文化关系。随后,查教授概括了中国文学对翻译研究的贡献。接着,查教授指出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内容,包括文学翻译选择研究、翻译文学与创作文学关系研究、翻译文学经典研究以及译作副文本研究。随之查教授提出了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方法,即要回到翻译文学生产的历史现象,只有深入到翻译现象背后,才能做出切合历史实际的探讨,研究也才能富有学术和思想价值。最后,查教授做出了几点总结:一是比较文学翻译研究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不谋而合;二是比较文学的性质克服了多元系统理论脱离语境的缺陷,而强调文学生产的语境化研究;三是比较文学强烈的文学关系意识,有助于翻译文学保持译入语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