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2023-03
    【本站讯】3月21日下午,学院在N217会议室举办研究生导师科研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交流会,杨连瑞院长、任东升副院长、陈士法副院长及四个方向的博士生导师于国栋教授、吴亚欣教授、贺爱军教授、徐德荣教授、李海英教授、郭培清教授、姜春洁教授出席。任东升副院长就博士生导师的三类指导两种影响、一个方向两个领域、科研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向均衡互助发展,做了汇报,导师们就博士生录取、中期考核、成果发表和学位论文指导环节等进行交流。达成统一认识,以制度建设保障一级学科点博士培养优质提升,增强创新意识,拓展科研平台,加强团队协作,保障培养质量。学科点带头人杨连瑞院长指出,博士生和导师就是一个很好的科研的平台,共同的学术追求促成了师生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同成长,为学术创新做出贡献。站在学科点持续发展高度看,制度建设、过程管理和环节把关,每一步都要做到扎扎实实。学科点的学术声誉是靠每位导师和每位博士生的学术贡献一点点夯实。四个方向齐全、团队协作良好、博士生招生稳定、发表成果层次高,已经形成本学科的优势。在提升学科建设质量的路上,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大家群策群力。陈士法副院长重点就研究生中期考核评价指标和毕业
  • 17
    2023-03
    【本站讯】为庆祝第113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关爱女教职工身心健康,外国语学院于3月16日下午在N511多功能学术厅举办了“寻珠之旅,美丽同行”主题活动。活动伊始,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向全体女教职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珍珠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祝愿老师们在忙碌的教学科研之余,生活更加丰富精彩,不负芳华,与幸福同行。学院邀请了专业老师通过PPT讲座的形式对海蚌的生长、珍珠的形成进行了讲解,并指导开蚌取珠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随后老师们开始了幸福的“开盲盒”之旅,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或大或小,或紫或粉,或光滑圆润,或晶莹饱满,带来连连惊喜。老师们按照个人喜好挑选出合适的珍珠,进行清洗、打孔、粘合,制作成一枚枚精致优雅的胸针、耳钉、项链等珍珠饰品,通过辛劳与惊喜获得一份专属于自己的温润与优雅。本次活动丰富了老师们的业余生活,提升了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老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潜心育人的工作中,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李筱
  • 12
    2023-01
    【本站讯】近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2022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学院杨连瑞教授团队主讲的《第二语言习得概论》研究生课程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课程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博研究生的学位基础概论性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依托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山东省高校文科重点实验室,本课程结合外语学科学生大量接触西方文化的特点,教学团队将思政元素有机融于课程和教材建设中,在课程大纲、教学内容、课程作业、教学案例和研究问题设计上,融入国家意识,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浸润到课程教学主阵地。团队从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出发,创新“问题-课题-课程-讨论-探索”的研究生教学改革思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群体为总体目标,以构建合作型团队为机制,以系列教学改革为革新措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研究方法,扎根中国大地,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高水平创新性学术研究。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是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旨在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
  • 14
    2022-12
    【本站讯】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2022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结果,我院英语系薛淑玮博士获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薛淑玮博士毕业于德国精英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师从神经认知诗学模型创始人雅各布教授。她首次将语言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传统诗歌研究,为文学研究建立了新范式。这是我院首次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我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突破。学院将进一步依托语言与脑科学实验平台,不断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使科研人员专注于科学研究,产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科研成果。通讯员:杜东升
  • 28
    2022-11
    【本站讯】2022年11月16日至27日,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系列讲座顺利举办。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四川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宋协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丽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建国、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科芳教授、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德文版主编、一级翻译任斌担任主讲。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杨连瑞院长、任东升副院长、修德健教授、李光在教授、贺爱军教授、齐冬冬博士分别担任讲座主持人,参加讲座人数累计近2000人次。黄友义围绕“三进”与翻译人才培养展开阐述,指出“三进”意味着外语和翻译教育的转型,而翻译专业教育要回应国家需求。他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译审经验,教导学生既要准确理解中国国情,又要考虑译语表达习惯,从而提高对外传播效果。宋协毅教授就如何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翻译人才展开分享,他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口译实践经验以及大量案例,针对如何提高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突出强调了知识的储备对翻译实践的重要性。李丽秋教授围绕中国时政文本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共享了时政文本韩译的策略与技巧。她具体从时政文
  • 25
    2022-11
    【本站讯】11月23日下午,学院举办了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会。任东升副院长主持,杨连瑞院长做动员讲话。滕梅教授、金浩副教授、吴圣爱副教授先后就自己主持申报的前期准备、填写申报表细节、翻译实践推进遇到的问题等,与二十多位教师进行了充分交流。学院一直将学术研究、教学改革、学术外译作为提升教师政治思想水平和促进学科发展、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抓手,营造和谐向上的科研氛围和互帮互学的职业成长环境,近年来取得喜人成绩。通讯员:杜东升
  • 25
    2022-11
    【本站讯】按照学校文科处工作部署,为做好2023年度高层次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工作,进一步提升申报项目的论证质量及立项率,2022年11月24日下午,学院第二次组织拟申报2023年高层次人文社科课题的21位教师参加了课题论证会,文科处老师参加了相关论证活动。论证会按照“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三个学科团队展开,杨连瑞教授、陈士法教授、于国栋教授和吴亚欣教授(“语言学”),任东升教授(“翻译学”),张小玲教授(“外国文学”)担任答辩专家。申报教师对各自的前期研究和申报论题进行了介绍。专家们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和课题申报及评审经验,对申报内容以及与课题申报相关情况给出具体、详细的建议。申报教师表示受益匪浅,对下一步申报国家社科、教育部项目有了更清晰的思路。相信专家们的针对性指导,必将提升教师们的申报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讯员:薛淑玮、杜东升
  • 16
    2022-11
    【本站讯】2022年11月12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和上海外教社教育培训中心主办、中国海洋大学外语课程思政中心协办的“高校德汉笔译课程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采用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14所大学的21名教师报名参加了研修班。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滕梅教授代表学院致欢迎词。中国海洋大学德语系翻译课程团队的王京平教授、德语系主任杨帆老师基于课程团队编写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德汉翻译教程(第二版)》,结合其凝聚多年的教学成果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与参会教师共享翻译课程教学理念、课程计划、课堂活动、思政元素融入方法方式,讲解教学课件的使用方法,研修班全程提问和讨论气氛热烈。会后,两位老师把全部课件赠送给了参会老师,受到参会老师们的欢迎。本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扩大了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影响力,为推动翻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讯员:杨召龙
  • 10
    2022-11
    【本站讯】2022年11月5日上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系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小飞教授做了题为 “Effects of proficiency, L1 background, and topic on the syntactic complexity of EFL learners’ spoken production” 的线上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教授主持。讲座采用ZOOM会议平台,并在bilibili视频平台同步直播,共吸引国内外参会者500余名。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陆教授介绍了句法复杂度的研究背景。陆教授简单回顾了句法复杂度相关概念和句法复杂度的自动化分析工具。然后,通过回顾不同学者的相关研究,陆教授细致梳理了学习者因素(如二语水平、一语背景)以及任务变量和话题对二语句法复杂度的影响。同时,陆教授探讨了二语口语产出句法复杂度与二语写作句法复杂度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二语口语产出句法复杂度相关研究的稀缺与不足的现状引出本次讲座所聚焦的研究。在讲座第二部分,陆小飞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