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汉翻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视频工作坊成功举办

发布者:王冠亚发布时间:2020-11-16浏览次数:598

【本站讯】11月14日下午,由我院德语系主办的“德汉翻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视频工作坊”在ZOOM会议线上平台顺利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著名学者Christiane Nord,讲述她的翻译理念和授课经验;《新德汉翻译教程》的第一撰稿人,德语系王京平教授结合新版教材,介绍了如何在翻译课程中突出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的具体做法;教材第二撰稿人杨帆老师则负责介绍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所做改革探索。本次线上工作坊由德语系齐冬冬老师主持,周奕珺老师提供技术支持。

诺德教授报告的题目为《Der funktionale Ansatz und sein Einsatz in der Lehre》(《功能翻译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她首先介绍了交际实现的内在模式,阐述了功能翻译理论,指出了语言在交际中的寒暄、指称、表达、呼吁功能。之后诺德教授简要介绍了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通过中国古诗和德国谚语的翻译实例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最后,诺德教授对翻译教学提出独到的建议。

在诺德教授分享完毕后,王京平教授以《谈翻译课程的“顶天立地”》为题,围绕翻译课程的改革展开,从教学任务、课程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详细阐释了教学新思路。王教授指出教学中应突出的“三性”,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王教授认为,翻译课程设计的主导思想应是把翻译作为交际行为,贯彻自上而下的教学顺序,可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入手。最后,王教授总结认为,有质量、有成效的翻译课必须立足于翻译实践,必须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

德语系主任杨帆老师的报告题目为《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初探——以<德汉翻译入门>课程为例》。杨老师首先介绍了《德汉翻译入门》线上慕课,随后就线下课程安排展开详细介绍,突出“能课下做不课上做”,“课上精讲多练”,“能学生做老师不做”的设计思路,通过实践翻译步骤、情景剧表演、小组报告等丰富的课堂活动,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报告得到了参会者的充分肯定,取得了积极的反响。与会师生也就分享内容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见解,三位报告人针对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这次会议是德语系建立以来第二次独立组织的教学研讨会,规模远超第一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包括北外、上外、南大、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因茨大学、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在内的国内外56所高校的近200名师生参与。我院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通过本次教学工作坊的举办获得了积极的宣传。

通讯员:孙佳荷 张海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