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波教授题为《越洋的近代中日交流》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王冠亚发布时间:2020-10-29浏览次数:473


【本站讯】2020年10月28日,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徐静波教授应邀通过腾讯会议为海大外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越洋的近代中日交流——以中国学生留日和日本教习来华为中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姜春洁老师主持,外国语学院师生及部分校外师生共150余人积极参加。

讲座伊始,徐老师介绍了中国赴日留学生的发展过程及历史背景,指出直到甲午战争惨败后,清政府才开始重视日本这个国家。之后,徐老师讲述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对中国赴日留学生而言的意义主要有两个:革命的温床和新知的媒介。

关于革命的温床,徐老师指出当时的中国人去到日本后接触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更发觉中国的闭塞和落后,于是逐渐萌生了革命的念头。他们在日本建立各种团体,中国同盟会便是在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之后,徐老师指出该组织的核心人员几乎都具有留日的经历,并且详细介绍了宋教仁、阎锡山、蔡锷、汪精卫、戴季陶、蒋介石、曹汝霖、蒋百里、陈独秀、李汉俊、周佛海等人物的生平及赴日学习的详细过程。

关于新知的媒介,徐老师主要介绍了鲁迅、周作人、郭沫若、李叔同等人的赴日留学的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革命宣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随后,徐老师从在中国的日本教习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学习日本的方式和内容。并特别指出,20世纪以后中国所使用的大量的有关社会科学和医学方面的汉字词语,多半是通过日本教习来华授课的途径传入中国的。比如经济、组织、政府、科学等词语。最后,徐老师指出中日之间在不同历史时期在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传播一直都是环流式的,和平方式的人员往来更能获得良性的互动和促进,一个民族和国家要不断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和优点,才能不断丰富和改良并提升自身文明的内涵。

讲座之后,与会师生积极与徐老师进行互动,徐老师耐心并细致地解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讲座在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通讯员:薛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