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渤教授学术写作教学系列工作坊成功举办

发布者:王冠亚发布时间:2020-07-03浏览次数:705



【本站讯】6月6日-27日的每周六上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福雷斯诺分校人文艺术学院英语系终身教授、美国大学写作交流学协会常务理事、美国修辞写作学史女性主义学者联合会理事王渤教授组织了英语学术写作教学系列工作坊。工作坊利用Zoom平台,共分四次进行。王渤教授对英语学术写作教学的基本方法进行了细致介绍和示范,具体包括课程设计、课堂互动、课程评价以及学术写作四个主题。


第一次工作坊聚焦课程设计。王渤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外学界对修辞这一概念的范围界定,并解释了写作与修辞的关系。随后,通过对国外写作理论发展历史的简要梳理,王教授明确指出了本次工作坊的两个基本理念——“写作是过程(writing as a process)”与“写作即修辞(writing as rhetoric)”。以这两个理念为指导,王教授分享给参加工作坊的教师们一系列实用教学资料,其中包括美国高校写作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设计方案等。王教授首先给教师们一定的时间阅读相关教学材料,随后就其中的要点与教师们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和讨论。最后,王渤教授建议课程设计应当以课程的终极目标作为出发点,反推到课程设计的起点以及整个过程,以保证课程设计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学院青年教师李潇辰博士就“读”与“写”何为先的问题表示了一定的疑问,王渤教授解释了在国外写作教学中的“以读促写”理念,认为学生首先进行的文本细读有助于促进创作,但王教授也同时鼓励大家尝试多种写作教学方式。


第二次工作坊的主要关注点是课堂活动。王渤教授首先分享给参加工作坊的教师们两份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案例,引导大家思考其特殊性以及与课程设计的关联。两项课堂教学活动都是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展开,在赋予学生充分自主权的同时,也提供了可以遵循的纲领。王渤教授同时指出美国大学写作一般始于概要性写作,这种写作不同于学生在中学阶段针对文学性体裁描述性概述,而是一种涉及归纳、引证的意图性概述(purposeful summary)。随后,王教授通过一份连续性授课的课堂活动案例,再次展示了课堂教学活动对写作教学两大理念的贯彻:以读促写实现了写作者从作为读者到写作者再到文本的一个闭环,体现出写作作为一个过程而不是单纯作为一个结果的事实。最后,王教授提供给大家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马萨诸塞大学Peter Elbow教授的Everyone Can Write: Essays Toward a Hopeful Theory of Writing and Teaching Writing等。


在第三次工作坊中,王渤教授重点讨论的是教师反馈方式和方法。工作坊伊始,王渤教授首先分享给参与工作坊的教师们哈佛大学Nancy Sommers教授的著作章节,并与大家讨论对一份学生写作的评点案例。针对中国学生体量大的特点,王渤教授给出了三条具体性的建议:1)教师可以通过样本分析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整体性评点;2)教师应避免给出一些过于宽泛的反馈和建议;3)教师不应该过于纠正外语写作者的具体语法问题,而是应该尝试发现规律性或模式化的错误。随后,王渤教授针对目前比较盛行的同伴互评以及学生自评活动与大家进行了讨论。王教授首先认可了同伴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的可行性,但同时也指出在进行类似活动之前,应当提供一定程度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学习评估。最后,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写作教学的两种主要评分模式,即分项计分法和整体计分法,并引导大家对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第四次工作坊的重点是学术论文写作。王渤教授首先通过两份实际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案例,向参加工作坊的教师们展示了本科生与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的异同。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学术论文是一个范域很广的概念,本科生的学术论文是基于一个特定议题展开涵盖概括、归纳以及论证等多种方法的写作,相比之下,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写作在议题、修辞运用尤其是参考资料来源等方面要复杂得多。针对教师本身的学术发表问题,王教授也针对性的给出了中肯建议,并重点介绍了国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常用数据库以及在学术论文投稿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随后,王渤教授对本次工作坊进行了总结,指出学术论文写作其实是一个参与学术对话的过程(Academic writing means joining in a civic conversation)。最后,参与工作坊的教师们就自身教学以及科研中碰到种种问题向王教授进行了咨询。


通讯员: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