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023年11月20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会话分析领域权威学者、英国约克大学语言与语言科学系Paul Drew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行为、话轮设计和序列 — 会话中的习语与比喻性表达”的学术讲座,反响热烈。

本次讲座是“行为、话轮设计和序列”系列讲座的第二场。Paul Drew教授指出,本场内容在三个方面有所深化:一是从关注“行为(action)”转向关注“活动(activity)”;二是强调自我修正与社会规范性之间的关系;三是进一步明确会话分析对语用学研究的贡献。
Paul Drew教授首先系统梳理了现有习语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包括习语的语法结构特征、语义理解与认知加工机制,以及句法属性与语义解释之间的关联。他特别指出,习语的使用并非随意行为,而是具有系统性的交际成就。
讲座核心部分,Paul Drew教授利用大量自然语料证实了习语作为话题总结与话题过渡的有效互动资源的强大规律。尽管话题本身在学术上难以精确定义,但交际参与者却能在自然互动中准确把握其边界。因此,Paul Drew教授强调,研究者应从会话内部寻找交际参与者实施话题转换的证据,从而验证习语在话题管理中的独特功能。此外,基于大量语料分析,Paul Drew教授还指出习语具有“非争议性”特点,即交际一方使用习语后,交际对方通常不会予以反驳。基于以上两点,Paul Drew教授论证了习语是应对话题发展中偶发情况的有力互动资源的重要观点。
Paul Drew教授进一步指出,由习语引发的话题转换序列模式在交际参与者主观层面具有真实性,即交际者能够意识到习语在结束话题中的作用。自我修正现象即为有力证据。这一观点也引发了Paul Drew教授关于自我修正如何体现社会规范的解释和论证。Paul Drew教授从知识论:陈述句修正为疑问句、警察讯问中的证据规则、选择恰当的请求表达方式和选择恰当的道歉表达方式等四个方面详细阐明了自我修正展现社会成员对社会规范性的观照与建构的过程和步骤。

在提问环节,Paul Drew教授回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并对提问者的学术基础和学术思考能力给予了积极评价。总结环节,Paul Drew教授重申了会话分析的方法论立场:第一,会话分析不进行动机推测,而是聚焦于互动中重复出现的规律性模式;第二,会话分析研究视域下的社会规范性不依赖于统计数据,而是源于交际者自身对行为模式的观照与建构;第三,自我修正在识别社会规范过程中的发挥关键作用。第四,会话分析与语用学在探索语言功能方面具有共同关注,相互汲取营养,相互补充。
本场讲座以会话中的习语与比喻性表达为切入点,明确了交际者视角在会话分析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展现了会话分析研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揭示了会话分析研究在深入理解社会成员规范性行为方面的重要价值。
供稿:会话分析研究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