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14日下午,学校特聘教授、国际会话分析领域权威学者、英国约克大学语言与语言科学系Paul Drew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行为、话轮设计和序列——以‘提供帮助’行为为例”的学术讲座。中国海洋大学会话分析研究团队于国栋教授主持讲座并向PaulDrew教授表示欢迎和感谢。

讲座聚焦于“提供帮助(offer assistance)”这一社会行为在自然言谈互动中的三种执行手段,Paul Drew向我们展示了行为(action)、话轮设计(turn design)和序列(sequence)这三者在真实会话中的动态交互,生动呈现了会话分析研究的行为观和序列语境观,清晰阐释了社会行为的会话分析研究路径。
Paul Drew强调了社会行为在会话分析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言谈互动中的语言并非被用来进行单纯进行信息交换,而是在执行行为(language delivers action)。随后,基于交际者执行该行为时的多种可选方式(话轮设计),他引出序列环境(interactional or sequential environment)在交际者选择特定方式来执行该行为时的关键作用,即交际者在执行“提供帮助”这一行为时,其对执行方式(或话轮设计)的选择并非是随机的,而是会受到行为执行时所处序列环境的影响。

Paul Drew基于两段真实的英语会话语料,向与会者展示了“提供帮助”这一社会行为在真实互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指出了该行为执行时的微妙性(delicacy)。随后,通过丰富的语料,他呈现了交际者在英语自然会话中所发现的互动参与者执行“提供帮助”行为时最常使用的三种话轮设计:条件式(conditional forms, e.g. “If X, (then) Y...”)、询问式(interrogative forms, e.g. “Do you want (me to)...”)和宣告式(declarative forms, e.g. “I’ll (do) X”)。他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某个语料中的互动参与者在执行“提供帮助”行为时选择了一种话轮设计而没选择另外一种?该问题引发参会者开始思考在会话分析研究中,研究者在分析语料时常常自问的一个重要问题,即“Why that now?”。而此处的“now”却并非时间概念,而是位置概念,即交际者选择特定话轮设计执行这一行为时所处的序列位置或序列环境。
紧接着,Paul Drew向大家呈现了其对这三种话轮设计方式所处序列位置的初步观察,进而通过反例引发大家思考其最初对序列位置描述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其最终所发现的这三种话轮设计方式各自出现的序列位置(如下图所示)。

随后,Paul Drew进一步通过分析语料中的细节,向大家呈现了互动参与者对其所发现的互动规律的观照(orientation),展示了会话分析方法基于交际者视角(emic perspective/participants’ perspective)分析语料的研究路径,即会话分析的研究发现并非研究者的规定性阐释,而是对真实会话中交际者自身所作理解和所循规律的揭示和描述。
最后,对于这一实证研究,他向与会者总结了四个重要方面:其一,只有会话分析方法才能帮助研究者发现这一互动规律,从而理解句法形式(syntax)在互动中是如何被人们使用的;其二,会话分析并不会对交际者的心理或动机进行解读(interpret),而只是向人们展示真实互动中那些客观存在的、可被观察到的互动规律(general and not person-specific);其三,这项研究所揭示的互动规律并非统计学(statistical)意义下的结果,而是社会规范性(normative)的产物,互动参与者基于其对社会规范的共享常识来达成对彼此行为的互解;其四,在分析位于特定序列位置的行为时,交际者的自我修正是体现其对该行为理解的重要言谈表征,也是研究者证明自己研究发现的重要证据来源。
讨论环节中,参会者就报告内容展开了进一步探讨,加深了对互动中“提供帮助”这一行为的理解,更清晰了对社会行为的研究思路。
本次讲座以“提供帮助”这一行为为例,强调了言谈互动中行为、话轮设计和序列的动态交互以及该交互对互动和社会规范的呈现,向参会者清晰系统地展示了会话分析的行为研究路径,系统阐释了会话分析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供稿:会话分析研究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