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冯硕助理教授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梁泰铭发布时间:2025-09-19浏览次数:40


【本站讯】2025年9月7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冯硕应邀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N511作讲座。本次讲座以“The Derivation of Pragmatic Inferences by L2 Speakers”(二语使用者的语用推导)为题展开,详细分析了二语学习者如何在语义与语用的界面推导、解读语用含义,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学术盛宴。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薛淑玮副教授主持,60余位师生现场参会。

冯硕系统梳理了语用推导的核心概念与研究范畴,重点阐释了语用含义的主要分类--包括言外之意、等级含义、预设及反讽等基础理论,为后续的研究解读奠定了扎实的理论框架。在详实的理论铺垫之后,冯硕重点介绍了其团队近期的研究成果——Chinese Comprehenders’ Interpretation of Underinformativeness in L1 and L2 Accented Speech Narratives(汉语母语者对一语及二语带口音/无口音叙事中信息不足现象的解读)。她详细讲解了该研究的设计思路与实施过程。为精准分离 “语言可理解性” 因素的干扰,该研究采用“伪装设计的句子判断任务”,以书面句子作为实验刺激,探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如何理解三类话语中的语用含义——即一语叙事、无口音二语叙事、有外国口音二语叙事中,包含“等级含义”与“特殊语境含义(Ad hoc implicatures)”的信息不足表达。该研究发现:外国口音为二语使用者带来了显著的“社会优势”,具体表现为他们在交流中出现的信息省略行为更易被理解者容忍,且其个人更可能被感知为具有积极的社交特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双语能力特征,以及“等级含义”与“特殊语境含义”在推导过程中存在的语言复杂性差异,共同影响了他们对二语使用者“信息不足句子”的解读逻辑。

讲座最后,薛淑玮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冯硕教授的分享内容紧扣前沿、设计精巧,有效拓宽了师生们在二语语用研究领域的学术视野,为后续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学习提供了有益启迪。


通讯员:杜慧楠、袁畅

审定:陈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