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振教授《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翻译》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王冠亚发布时间:2017-10-20浏览次数:449

 

    【本站讯】10月17号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终身成就获得者谢天振教授做客海大,在外国语学院N513作了题为《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翻译——兼谈翻译的重新定位与定义》的专题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东升教授、日语系林少华教授以及外院众多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谢天振教授从AlphaGo战胜世界顶级棋手谈起,结合2015年国际翻译日的主题“变化中的翻译面貌”,引发了在座师生对翻译未来的思考,并提出现在的翻译正偏离翻译的本质。接着,谢天振教授指出翻译定义落后于现实,以严复和钱钟书的翻译观为例,说明他们翻译理论矛盾的原因是受佛经翻译基础(依本、求信)的影响,并认为当今翻译应当促进跨语言跨文化的有效交际。


    随后,谢教授向在座师生就翻译定义的由来进行了详细介绍。谢教授指出,人类翻译史经历了三个阶段:宗教典籍翻译阶段,文学翻译阶段和实用文献翻译阶段。通过比较古今翻译定义,得出结论:一些学者在翻译的这个本质目标上偏离了甚至迷失了方向,从而误导当代翻译研究的走向。接着,谢教授讲解了当前翻译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在当今翻译职业化时代,翻译的主流对象、方式、工具手段、方向以及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应对这些变化,我们面临着以下三个挑战:首先,翻译的理念需要进行调整。其次,翻译的教学理念同样需要调整。最后,职业化时代的翻译理论也有待探索和建设。


    讲座的末尾,谢教授针对翻译的重新定位与定义,给出了几个基本构想,包括对基本形态、基本对象的描述,不同手段、方式的描述以及本质及目标的描述。


    谢教授讲述完毕,在任院长的主持下,谢教授与林少华教授就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了交流。林教授首先从个人和MTI(专业型硕士)学科建设角度对谢教授表达了感谢,认为谢教授对翻译进行了革命性和颠覆性的重新解释。谢教授评价林教授的翻译使人获得阅读快感和美的体验,再一次强调翻译的功能、本质和目标是跨文化交际,认为近现代以来,译者逐渐从“隐身”到“现身”。谢教授希望大家对翻译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以后教学、学习和研究创造更大的空间。


    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这场讲座对在场的海大师生重新思考翻译实践的现状、需求以及课堂教学与人才市场对接等问题皆有着深刻的启发。

 

    (通讯员:宗子涵   图:邢亚文)

 

 

谢天振教授在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