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赴石岛调研队新闻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8-22浏览次数:441

 

 

    8月8日,中国海洋大学赴石岛调研队如期到达山东省威海市石岛镇,在这座由海洋孕育的小镇上,开始了我们的调研与宣传活动。

 

尊重海洋、爱护海洋、了解海洋

    调研小队的成员们到达石岛后,就马上投入到了紧张的调研工作中。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前海事局海事工程师邹积锋老人,三十多年的海事工作经验让老人面对我们的采访时侃侃而谈——其中关于1992年“九一风灾”的故事犹令我们印象深刻。
    1992年9月1日,预期的台风突然毫无预兆地转成了风暴潮,与此同时海雾也相伴出现。正在海上作业的48条渔船全部遇难,突如起来的风暴和海雾似乎要把这48条船上的生命拖入到深不可及的大海之中。
    时任海事局海事工程师的邹积锋老人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救援帮助渔民脱险。据老人回忆,为了更好地帮助渔民脱险,本身晕船的老人乘船赶到遇难船周围,拿着对讲机指挥遇难船如何脱险,运用卸重、抛锚、拖锚等方法让船只在大风暴中保持平衡;剧烈地震荡和摇晃让老人不住地呕吐,然而他仍坚持指挥,最后让渔民们顺利脱险。

 

 

    “海洋造福人类,又会伤害人类”——这位大半生都与海洋作伴的老人对我们语重心长地说到。而多年以前还是青岛海洋大学的两名教授在考察滩涂资源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老人对这件事一直难以忘记,更是坚定了“海洋专业知识必须结合实践经验”的想法与观点。
而关于当今政府对于海洋灾害性天气应对的现状,老人介绍到政府对于海洋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都有对应详细地应急预案;政府对当地渔民的专业知识教育与培训也早已形成体系。海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直升机、快艇等救援设备的完善让“人民第一位”的理念得到更好地落实。而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对于外轮的管理也不断完善。

 

防患于未然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石岛小镇的桃源码头——在这里的渔民都是以船养家,渔船就是他们的一切。我们采访到了一位五十四岁的老船长。二十三岁第一次出海,大海对于他来说是最熟悉的东西,同时也是最神秘的东西。我们试图询问老船长经历过的海上气象性灾害,然而老人却十分淡然,慢慢地回头眺望成群的船只和已是落满夕阳的大海:“很危险的情况还真没经历过,我们对于气象讯息关注很密切,会遇到危险情况的话绝对不会出海。”——防患于未然才是应对海上灾害的根本措施。

 

    海洋是生命的起点。从人类诞生,人们从未停止探索海洋的脚步。然而人类在得到这无穷的恩惠的同时,也要保持敬畏的态度,在海洋灾害前保护自己。唯有传统经验和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学术理论相结合,不断增强应对海上灾害的本领,才能更好地利用海洋,建设海洋强国!

    尊重海洋、爱护海洋、了解海洋。
    我们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