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教授做客全国外语学科发展“大家谈”系列讲座之第三十讲 —— 新文科视域下的翻译研究

发布者:王冠亚发布时间:2020-12-14浏览次数:927

【本站讯】2020年12月12日下午,2020年外语学科发展“大家谈”系列讲座第三十讲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顺利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的王宁教授做了题为“新文科视域下的翻译研究”的学术报告。王宁教授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2017);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担任中国比较文学会会长等多个学术兼职。

王宁教授指出,与传统人文学科相比,新文科凸显了四个特色:国际性、跨学科性、前沿性和理论性。而翻译研究也同时具有上述几个特征。王教授认为,新文科的国际性在于从 “全球人文”的视角出发,探讨具有普适意义的全球性话题。具有儒家“天下观”的中国学者应当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对于跨学科性,王教授指出其体现在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中。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更带有文化和隐喻特征,具有推动社会革命的作用。此外,新文科的跨学科性还体现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中。王教授结合疫情时代下网络的运用,指出翻译者不仅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更需要掌握一定的传播技术。翻译应当走出“语言中心主义”的藩篱。最后,关于新文科的前沿性和理论性,王教授认为二者关联密切。前沿性在于它突破了传统人文学科的人为性和主观性,加进了科学的成分,让新文科名副其实,成为经得起评价的学术学科,也为理论家提出一些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课题铺平了道路。

王宁教授也谈到了当下我们所面临的两个问题。首先,这个时代的翻译者面临的是从文字翻译转向图像翻译的问题,这对翻译者的知识储备和阐释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尽管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翻译的出现与发展对人工翻译者形成了新的挑战,但不宜过分夸大机器与人工智能的作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理论抽象的人文学术著作翻译是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只有人才能欣赏高雅的文学艺术产品,因而也只有具有广博知识和卓越文采的优秀翻译者才能将丰富复杂的内容翻译为别的语言。

王宁教授的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踊跃提问。围绕着“中国形象建构”“图像翻译对翻译研究的挑战”和“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等几个问题,王宁教授高屋建瓴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耐心地进行了解答,本次讲座圆满落幕。

通讯员:刘伟峰